沈朔跪在地上,本来觉得要经历唇枪舌剑方能通过,没有想到,大周天子办事效力竟然如此之高,两盏茶的工夫就办成了。
“传齐国大夫沈朔觐见!”仿佛是远远的一个声音,飘飘零荡地飞到了沈朔这里。沈朔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中间的兵士看到沈朔呆呆地站在那边傻愣着,忍不住笑了一声,看到四周也没有甚么人,从地上捡起一个小石头,打在沈朔身上。
“沈大夫所来,不知要奏何事?”姬娇语气陡峭,声音宏亮,底气实足,不容顺从,倒是有一个天子的气度。
沈朔在王宫酒保的带领下,进到王宫内里。看到美轮美奂的修建,见到广宽无边的屋宇,他顿时惊呆了。固然历经沧桑,王宫修建上已经有班驳的陈迹,但高大和阔远营建的氛围,足以让凡人寂然起敬。沈朔第一次来到东周,之前只感觉齐国宫殿已经够有气势了,没有想到还是天子有四海之尊。是以,他开端谨慎翼翼起来,眼睛也不敢四周随便看了,跟在酒保前面,规端方矩地走着。
俄然,酒保愣住了。沈朔也愣住了。
散朝后,走在回驿站的路上,他不自发地想起了这两天在洛阳的见闻,感觉两位大人和大周天子都挺成心机的。不过,想到事情如此顺利的办成,还真有些喜出望外。
大臣方才还小声侃侃而谈,听到天子如许问,面面相觑,一个个都噤若寒蝉。姬娇扫视了诸位大臣一眼,胸有成竹地问道:“单嘏,你有何观点?”
沈朔将奏本递给酒保,酒保传给了姬娇。姬娇略微一看,问群臣道:“齐国田和递来奏本,言国君姜贷耽于酒色,荒于政事,忠奸不辨,国政日非。群臣为保齐国江山社稷,上书请行禅让之事,齐君姜贷禅位给田和,搬家太师姜尚祖居之地,守器承祧。今田和承上奏本,请孤循韩赵魏之事,赐与册命。不知诸臣有何观点?”
“好吧。既然诸位都没有定见,我看就依田和之请,封其为齐侯。单嘏,你卖力草拟圣旨,另将齐侯仪仗等派人随沈大夫送至齐国。散朝吧。”姬娇心对劲足的宣布道。他明天不想会商其他的事,因为他要急着回后宫,去和沈朔送来的另一个美女缠绵呢。
这时,单嘏走出来,说道:“陛下乾纲专断,贤明神武,何需问下臣如何而行。何况太师姜尚亦曾言‘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可,反受宾殃’。姜贷咎由自取,逆天而行,此亦天理也。且禅让乃尧舜之举,古亦有之,今从之请,亦顺天而为。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齐国亦陛下之土,封与谁,全凭陛下裁断。”说完,单嘏低着头退了归去。
齐国,济宁殿。田和神采严厉地俯视着群臣,这类居高临下的感受实在让他欣喜,因为俯视的不但仅是群臣,而是全部齐国,或许将来是全部天下。
听到单嘏的答复,姬娇很对劲地笑着,转而又问:“刘肃,你呢?”
刘肃站出来,躬身道:“臣与单大人不谋而合。”
田和接着说:“先时,为遁藏姜氏盘问,减少其迷惑,更加真正体味民生,体味齐国真相,由司徒公孙大人建议,寡人同意,曾构造了傲雪堂。傲雪堂自建立以来,深切官方,发奸擿伏,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建功很多。今寡人已面南而坐,不似姜氏昏庸误国,诸臣有事便可明奏,使寡人知百姓之冷暖,使百姓知寡人之仁爱。故傲雪堂之任务已完成,自今起闭幕。司徒公孙大人可妥当安设相干职员,传达寡人之意,为表寡人感激之情,相干人等,均赐赋税,可回籍务农,可另寻职业。”
“奉天承命,齐侯敕令。司徒傅璘,志虑忠纯,才德兼备,今授国相一职;司寇公孙扬,恪失职守,公道严明,今擢授司徒;大夫俞平忠,屡献奇策,多有军功,今授司马;艾陵君,奖惩清楚,晓得民事,今授司空;少司马公孙桀,英勇善战,治军松散,今超擢司寇;侍卫官方礼,身先士卒,刻苦刻苦,今授少司马。望众臣各司其职,殚精竭虑,为国建言,使齐国称雄于诸侯,复霸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