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晋愣了一愣,眼看皇城已近在跟前,做出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态势:“哦,倒未曾传闻过此人。”
杨知畏得了十三殿下的令,带着衙门一干大小官员撤到退思堂,却没敢歇着,一边为苏晋看座,一边命人煎药。
任暄五年前就读过苏晋的文章,彼时她方入翰林,一手策论清放洁净, 颇具名气。
待药汤上来,又细心盯着苏晋吃了,谨慎翼翼地往外头指了指:“苏知事,这尊大佛,但是你请来的?”
他咧嘴笑道:“你文章太好, 就这么交给殿下, 他也不能用的。我稍后会于取辞措字上做些窜改, 你放心, 毫不让翰林那老几个瞧出端倪。”
杨知畏听了这话,内心头“格登”一声,忍不住道:“本官再瞧一眼去。”
苏晋将密帖取出:“请小侯爷过目。”
任暄心道不好,只盼着菩萨的肩舆能隔开全天下,甚么动静都听不见才好。恰好菩萨就在他跟前落了轿,轿前的掌灯陪侍还和和蔼气地号召:“小侯爷早,少詹事大人早。”
春雨初歇,灼灼霞色覆盖六合,他老远辩白出府外站着的人是苏晋,内心猜到她的来意, 一时喜出望外, 遂命下人请到厅堂, 以好茶奉上。
任暄来回走了几步,说道:“如许,你且先在此处等着,待会儿为兄送完密帖,抽暇子去詹事府探听探听,看看晁清失落那日,晏子言究竟做甚么去了。”
柳朝明将提灯递还安然,回身回轿,冷僻清说了句:“不认得此人。”
苏晋昂首直视晏子言,摊开右手:“那么依少詹事所言,小人手里的这枚玉印是假的了。”
任暄非常谦恭:“安然哥子谈笑了,少詹事不过是瞧着我换了个面熟的陪侍,随便问了几句。”言罢还给晏子言使了个眼色,意义是大事化小。
任暄没推测苏晋此番周折,为的竟是旁人。往细里揣摩,晏子言现在是詹事府少詹事,应天府衙门约莫不肯获咎人,想将这案子摁下,苏晋不得已,才甘冒大不韪,私回了密帖,找到侯府来的罢。
任暄称是,苏晋续道:“晁清与下官乃故旧。我去贡士所问过,他失落当日,太傅府晏三公子曾来找过他,有一枚晏家玉印为证,且二人有过争论。何如少詹事大人走的时候,晁清人还在,也查不到少詹事头上。我官微言轻,自知闯不了太傅府,只请小侯爷能让我与晏三公子见上一面,也好劈面讨个究竟。”
柳朝明不言语,连神采也是寂寂然的,一旁的掌灯陪侍又道:“老远就闻声小侯爷与少詹事大人兴趣正高,不知是聊甚么,叫小人也来凑凑趣。”
晏子言没有接话,高低打量着她,一时没移开眼去,苏晋又道:“少詹事大人恐怕是朱紫多忘事,但贡士所的武卫并非空口无凭,他们说少詹事去过,是有一枚晏家玉印为证的。”
昔日与晏子言不过在琼林宴上有过一面之缘,连话都没说过,实没成想他竟记得本身。
任暄细心将密帖收了,想了想问:“你甘冒此风险,但是在京师衙门呆不住了?我在吏部有熟人,说是詹事府录事有个缺,虽只是九品, 好歹在东宫部下做事,比起京师衙门面子很多, 你可成心?”
任暄上前酬酢一二,将话头引到殿试,就道:“昨日查对贡士名录,本该有八十九名,没成想失落了一个,去衙门一问,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礼部这头要对付差事,报的是家急返乡,但你也晓得罗尚书爱究细儿的性子,转头怕他问起,又差下头行走去贡士所探听了探听,可巧了,那处武卫说这贡士失落前,你去过一趟。”
他小小府尹营私守法,常日里见到衔比他高的,权比他大的,恨不能打断本身的腿趴在地上迎来送往,今儿是招谁惹谁了,如何连都察院的二当家都来找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