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以为,赵硕对嫡宗子另有一份亲情在,哪怕是放弃了他,也不会坐视他被人害死。有赵硕相护,王家总要为自家女儿着想,行事有所顾忌,那么赵陌也就安然了。至于王氏过门后,是否会难堪赵陌……都城里有宗室后辈聚居之所,赵陌大不了分炊别居就是。
可如果赵陌在温家出了事,赵硕内心必定会感觉不满的。即便有王家相护,也保不住他今后失势时,不会降罪于温家。当时候他身份贵不成言,莫非还能到处听王家摆布?就算是王家,也一定会为了温家一个附庸,与赵硕翻脸。温王两家非亲非故,温老爷信不过,不想承诺王家的前提。
如此一来,王家找上了温三爷,的确就是打盹赶上了枕头,一拍即合了。
再说,男人嘛,都是喜新厌旧的。温老爷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有了继妻,天然就偏宠小儿子了。赵硕有了年青仙颜又能给他带来助力的王家女,还能记得温家么?等他又有了儿子,赵陌天然也就不首要了。到时候温家只会跟着赵陌一起被忘记。
这一天,恰好秦家车队入城。秦含真看到的,就是方才被温三爷抓回温家的赵陌。
温三舅此人,是个志大才疏之辈。
但是,温绍阳本身就是宗子嫡孙,温大爷在家属中的余荫犹在,族中支撑温绍阳的人很多,更别说他另有一名嫁入辽王府的亲姑姑了。辽王府不看重宗子长媳,未给姻亲温家供应多少便当与好处。但是辽王与辽王继妃还讲究一点身份与面子,不会到处嚷嚷说本身讨厌赵硕与温氏伉俪,在公收场合里还要跟宗子长媳装出一家敦睦的模样。那些不知内幕的外人见了,只当温氏在辽王府非常面子,对她的娘家天然另眼相看。温家也不会蠢到自行公开本相,低调地领受着这门姻亲暗中带来的好处。有这一层干系,谁不看重温绍阳几分?
辽王与辽王继妃当然是看宗子一脉不扎眼,但赵硕这个首要人物身在都城,赵陌兄弟不过是孩子,辽王佳耦再看他们不扎眼,也不会用心致他们于死地。如果赵陌回归辽王府,顶多就是多吃些苦头,性命倒是无碍的。
王家的人做这些事时,打的就是温家的灯号,免得赵硕过后查到他们头上。他们给赵陌上了铁枷锁,又给温三爷送信,让他带上马车出城来接人,一心要让赵陌死在温家。
温太太说这话时,已经完整健忘了她长年把长房的寡媳弱孙视作眼中钉,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究竟,只当唐氏与温绍阳是好用的挡箭牌。
倒是温家若能借机遇攀上王家,今后便稀有不清的好处。就算赵硕因为他们没有庇护好赵陌而见怪他们,王家人也会加以保护,不让温家亏损。一个没有任何操纵代价的便宜外甥,和一个能到处提携本身的背景,温三爷果断地挑选了后者。
那王家既然对他早有歹意,天然是早早派人来盯紧了他,只等找到好机遇便要下毒手,找上温三爷,不过是想找个内应兼打手罢了。若温三爷能帮手处理了赵陌,他们自可把任务往温三爷头上一推,将赵陌遇害归结为温家内部权力斗争的恶果,王家就能悄悄巧巧脱了身。现在温三爷刚有了覆信,赵陌便要出逃,明显是前者泄漏了风声。他们一起追踪赵陌而去,差点儿就跟丢了,因怕夜长梦多,便趁着他早晨累极,要停马歇息的时候,伏击了他,将他捆了返来。
温老爷倒是犹疑不定,他感觉小儿子的话有事理,可又感觉自家不需求做到阿谁份上。护着赵陌,遵循半子赵硕达成的和谈,将来赵硕若能飞黄腾达,再如何样也会念着温家的旧情。更何况,王家只是要求赵硕承诺让他家女儿生的子嗣做担当人罢了,没说要把赵陌赶尽扑灭。只要赵硕得登大宝,他的儿子起码也能封个王吧?做一个王爷的娘家,一点都不亏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