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据后代的说法,这个时候是俄国最乱的时候。
对此,诺敏只能捂脸。
诺敏半路截胡给了惠妃一个没脸, 第二天下午皇高低旨再一次的给了惠妃一个没脸。庶妃郭络罗氏所生的十阿哥皇高低旨让德嫔郭络罗氏养着,同时追封庶妃郭络罗氏为朱紫, 以嫔位分的礼下葬。
而大清这边了,皇上是这么说的:“据郎坦等奏,攻罗刹甚易,朕亦觉得然。第兵非善事,宜停息攻取。调乌拉、宁古塔兵千五百人,并制造船舰,发红衣炮、……上谓攻罗刹当期必克,倘谋事草率,将益肆放肆。”
公主索菲娅的死活,和她过得对劲与否,都不关诺敏的事,但干掉她上位的那一名,倒是一个很毒手的敌手。
此时才安定三藩没几年,大清还没好好疗摄生息,是以皇上不欲再生战事,固然很烦俄国的小行动,但皇上临时忍了下来。降旨宽恕俄军罪恶,让俄军撤离。然后命令清军毁城,撤回瑷珲。
如果勾引公主索菲娅失利了,诺敏也不会多绝望,这些不过是小道罢了,到了最后要比的还是国力和军队,归正彼得大帝再短长也不成能在有生之年一统欧洲,只要没人一统欧洲,没人提早搞出产业反动来,那就不是大事。
康熙二十一年,年仅20岁的沙皇费奥多尔归天,因为没有子嗣,两位皇弟伊凡和彼得成为皇位担当者的候选人。沙皇同母的公主索菲娅支撑本身的弟弟伊凡,继后娜塔利娅天然支撑亲生儿子彼得。因为俄国传统的“杜马集会”站在了继后这一边,终究10岁的彼得成为沙皇,娜塔利娅也当上了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