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权臣本纪 > 168.一六八章

我的书架

“臣虽早逾古稀,已近耄耋,然精气尚存,臣愿在此立存亡状!”见老将军仍有气吞江山之志,英奴不由一阵打动,只听老将军持续道,“臣身后是我大祁如虹国威,身边是我大祁斑斓国土,身前则是我大祁无数敢死的懦夫,臣倘不能奏凯歌,哪怕埋骨并州,也要保卫我大祁国土!”

“国朝重臣,本当各司其职,善于措置内政者便坐镇中枢;擅于行军作战者则驰驱疆场,表里同心方可创建大功,各怀异志则功业难就。”大司徒虞仲素持笏道,他两眼尾上虽多添纹路,然看气色,才是方才成老将军所言真正的“精气尚存”。世人正觉得贯穿到大司徒话中委宛之意,不料话锋紧跟急转直下,“尚书令虽为文官,可少年时就曾于西北驰骋疆场,提刀饮血,国朝多有文士领兵先例,此举何尝不成。”

现在出列的恰是散骑常侍周云行,这番慷慨陈词自是听得民气头一振,那边已有人接言道:“边关生灵涂炭,有多少心系我大祁的百姓正遭搏斗?臣听闻并州百姓外出耕耘且要自配刀棍盾牌,每日惴惴,常登城南望王师,这如何就不是吾土吾民了?倘胡人占有边城,自会得陇望蜀,长驱直下,届时我等又将何去何从?臣记得尚书令曾假想此情此景,给诸位想出三条路,同僚们可还记得?”

“那叨教,我祖天子披荆斩棘,一寸国土一寸血,先人得之不易的江山就要拱手让人?诸位将来有何脸孔再见先人?”

当翌日朝会上天子命侍中读完这两份军报时, 举朝一片哗然,这此中自有为骠骑将军客死他乡的唏嘘悲哀,自有为并州边塞迭乱不止的气愤沉闷, 而两事同至所带来的错愕仓促, 则是一样的,忧患不平, 风烟不靖, 东堂之上,很快分出几派来。

英奴沉默很久,环顾四下,道:“好,朕全尚书令此心,也望尚书令全朕此心,来人,拟旨。”

“此乃燕雀之识!西北无虞,东南自固,并凉等州若失,则兖徐危矣,倘徐州危矣,我扬州北面流派大开,建康将无宴眠之日!”

终有人提及军报中令人满腹窦疑之事,殿上一时沉寂无声,似都在咂摸着这番话,但很快有人直言眼下穷究此点无益,并州已然沦陷胡人手中,或重处或安抚令狐一族,都该是平乱以后所要考量的事情。一语刚落,世人仍然顺着方才主战主和的门路持续针锋相对,眼看两派势同水火,成炭成冰,乃至终究生长为相互攻歼,相互诽谤,天子终忍无可忍,有司在一旁早发觉出天子情感上的不满,及时高呼两声提示,只听天子已开端缓缓发话:

老将军字字泣血,但是一世人等虽面上适时暴露该有的佩服来,但心底却清楚白发老翁如何能再征疆场?光阴倒流十年,也许还勉强尚可,但是人倘不肯服老,而“老”本身岂会自行溶解?百官也就当老将军不过给天子一点奋发,给群臣一点奋发,至于自并州而下的这场北风,那个要顺风而上,那个要西出雁门,那个要从这万千枯骨上取功名,逐胡虏而定边陲,总能推举出合适人选来的。

沈复话音一落,中书令张蕴亦出列跪奏:“臣附议,尚书令虽一情意在为国效力,但是北伐并州乃国度大计,还须靠台阁在厥后主持粮秣供应大事,百官虽有表里之分,却皆为安宁国度,拱卫天子。尚书令即便不出建康,也自能竭心极力,倘冒然开赴火线,于国度无半分裨益。”

眼看尚书令一人掀起如此风波,东堂之上新一轮的你来我往就势要起,成去非淡然听了半日,好似与己全无关联普通,待世人把话说尽,不得不偃旗息鼓之际,方道:“臣不敢惜此项上头颅,亦不勇于此役有半分差池,时危世艰,臣虽驽马,然志向尚存,恳请今上全臣此心。”

推荐阅读: 黎爷的轨迹     亮剑之大楚行     葬明     至尊小医仙     星光璀璨:慕少宠妻请节制     仕官     透视神医     为你摘星捧月     快穿,挥手女主,男主是我的     神武剑皇     99亿新娘:撒旦老公请温柔     [综]宇智波拯救计划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