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膝下有陆听芝和陆听芊两女,陆听芝惯爱来找陆听溪打牙撂嘴,孟氏前头说了甚么,她转转头就能竹筒倒豆子似的全倒出来。
不但有文人书房醉意书画的风格,还充斥女儿家的柔婉幽怀。
等串到陆听溪这边,见这小堂妹屋里堆满了各色摆件配饰,惊问她哪儿来这么些好东西。
长随见叶氏上前,躬身笑道:“这是我家小爷奉于贵府大房的贽敬,夫人笑纳。”
进门便可见一扇黄花梨博古纹画屏,前置画案,案上画具一应俱全,后置黄地粉彩梅花绣墩。书案上摆一高逾一尺的紫金釉大卷缸,内里散放几幅书翰书画。架阁上铜胎掐丝的玉壶春瓶在菩提叶花窗透入的天光之下,流溢如玉润色。
他传闻高瑜在作画上亦非常自大,自发画技顶绝,可称天下女子之魁首。但他却觉这等人画不出甚么好画,所谓第一,不过是没有被人外之人劈面打脸罢了。
她对侍从低声叮咛:“去刺探刺探沈惟钦秘闻。”
待到礼品尽搬来了,那长随笑道:“小爷与次妃入宫去了,诸位稍候。”他所谓次妃,自是指沈惟钦的母亲,郡王次妃李氏。
孟氏一怔。
陆听溪揣着苦衷,陆听芝两人走后,着檀香去刺探,成果并无二致,祖母已承诺让孔纶去牵线。
天子宣他来,不过问些无关痛痒之事,比方到了京中可还风俗,现在落脚那边,如此等等。陛见以后,他北行出宫。
她觉着有些奇特,如许新奇的玉璧,她怎从未见陆听溪佩带过?陆听溪也仿佛并不想将之示人。
大姐陆听怡是二房长女,为人随和文静,偏婚事多舛,现在已将十七了,婚事尚无下落。孔纶若能牵来良缘也是功德,但和顺昌伯家的这门婚事倒是做不得。
陆听芊谨慎翼翼打量陆听溪的书房。
陆听溪本是随便听一耳朵,至此倒是一顿。
“这沁色唤作‘澄潭水苍’,”陆听溪一顿,将玉璧重新归入匣中,“这玉璧形制虽是汉朝的,但实则是一枚仿古玉璧,那沁色是匠人做上去的。”
“祖母却还是没松口要放过二伯母。你们猜孔表哥说甚,”陆听芝声音放低,“我才听来的动静,孔表哥说会为咱家女人牵一门好婚事,男家仿佛是……是顺昌伯府。本来孔表哥是要为我或四妹牵线的,但祖母说大姐的婚事更要紧,不必特特赔偿别房,况长幼有序,当紧着大姐。”
这礼如何是给大房的?
论辈分长幼,沈惟钦是高瑜的表兄,只略跟她点个头算是打过照面。
沈惟钦将书丢在一旁,心下烦乱。
沈惟钦看着少女一双眼睛,倒是想起了陆听溪的眼眸。
陆听溪思来想去,决定问问谢思言。他先前跟她说过如何与他传信。
沈惟钦皱眉,目中厌色一划而过。
玉璧用的是秋葵黄玉石,光彩柔润,玉璧廓外两侧、内环各雕一只蟠螭。出廓玉璧乃璧中珍品,更可贵的是,此玉璧上竟有古玉方有的沁色。
她去寻纸笔时,路过一排圆角柜时,想起一事,停了步子。
但谢思言全不睬会她,她碰鼻两次,惹得谢思言不快,被整治了一番,只好作罢。
“今后陆家之事,母亲少开言,儿子自有计算。”
“真都雅!淘淘,这沁色可有说头?”陆听芊拿起玉璧打量。
据她讲,孔纶此番是来为刘氏讨情的。
高瑜见沈惟钦竟这般便走了,向一旁的内侍问了他的身份,嗤笑道;“倒是风趣儿,一个镇国将军罢了,架子摆得比亲王都大。他这股冷酷劲儿,倒跟魏国公世子有的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