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周瑜,蔡邕就把孙策扔在后脑勺前面了,拉着周瑜的手,眉开眼笑地说个不断,比看到亲儿子还高兴。孙策撇了撇嘴,甚么也没说,目光扫过人群,本想看看那位惊才绝艳的才女蔡琰在不在,却看到了一张久违的面孔。
“那你跟我说实话,喜好不喜好她?”孙策指着周瑜,很严厉。周瑜吓了一跳,不敢粗心,很慎重地想了想,用力点点头,声音却很小,孙策不重视听都听不清楚。
“不辛苦!先是坐车,另有些颠簸,厥后坐船,顺水而下,身不动而山川变更,野有残雪,树有孤鸦,景色与陈留大分歧。”
“死了,但还没满三年。”
周瑜已经达到宛城,得知孙策回城,他第一时候赶到渡口驱逐。一个月不见,周瑜黑了些,壮了些,稚气消逝不见,已经是一个意气风发的美周郎,即便是站在人群中,他也是最亮眼的那一个。
“喜……喜好。”
周瑜的俊脸憋得通红,咬咬牙。“我想娶她为妻。”想了想,又加了一句:“非她不娶。”
“有多喜好?”
蔡琰低下了头,搅动手指,声如蚊蚋。“阿翁,你都说些甚么啊,仲道丧期未过,我如何能……”
一个少女走了过来,中等身材,五官精美。她穿得很素净,描述有些肥胖,固然比不上冯宛的鲜艳,却也算得上是个美少女,更多了几分书卷气,眉眼之间也沉稳很多。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在她身上表现得最为完美。她固然没有和周瑜并肩而立,但放眼看去,数十人当中,不管是从形状还是气质,她和周瑜都是最好组合。往那儿一站,只要四个字能够描述:一对璧人。
“另有很多啊,方城之风烈,光武之台壮,墨子之湖静,温泉之水润,各有风味,五百里丹霞更是一绝。阿翁,我做了好几首诗赋呢,要不要吟给你听听?”
周瑜结结巴巴地说道:“我……想去一趟洛阳,请家父来提亲。”见孙策一脸鄙夷地看着他,又赶紧说道:“这是毕生大事,必须有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要不然……是对她的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