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国之北地枭雄 > 袁绍其人推论

我的书架

袁绍赴渤海兴义讨贼,被公推为盟主,对此,曹丕曾有活泼描述——

何进屠沽小辈,不纳嘉言,身故宫中,袁绍带头尽屠寺人,救帝回京。此时董卓进京,今后天下大乱,董卓欲废帝立威,与大臣商讨,袁绍公开反对。绍曰;“汉家君天下四百许年,恩泽深渥,兆民戴之来久。今帝虽幼冲,未有不善宣闻天下,公欲废适立庶,恐觽不从公议也。”卓谓绍曰:“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倒霉乎!”绍曰:“天下健者,岂唯董公?”引佩刀横揖而出。

3、纵横乱世

2、讨逆扶汉

袁绍推心置腹,将打算和盘托出,以为本身能够与老友曹操一同创业,而曹操却含混其词,对付了事,二人风致高低自明。

“山东牧守,咸以春秋之义,‘韂人讨州吁于濮’,言大家皆得讨贼。因而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荡云会,万里相赴;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卓遂迁台端,西都长安”

陈琳那篇闻名的檄文里提到:“……与操参咨战略,谓其鹰犬之才,虎伥可任。至乃愚佻短虑,轻进易退,伤夷折耱,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太守、兖州刺史,被以虎文,授以偏师,銟蹙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而操遂乘资放肆,肆行酷烈,割剥元元,残贤害善……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唯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囊括赴征,金鼓响震,布觽破沮,拯其灭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任,是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

东汉末年寺人擅权,政治暗中,世人不满。袁绍等游侠驰驱联络,布施时难的行动,为人所称道。禁军重编,绍被征为西园八校尉,同时受命的另有他自小的好友——曹操。今后袁绍正式进入汗青舞台。

袁绍又好游侠,因此交友天下豪杰,他有四个“驰驱之友”:名列“八厨”的张邈,为友复仇的何颙,赴难不惮的许攸,仗义刺卓的伍孚。俗话说“物以类聚”,由此能够想见袁绍少年时的形象——狷介朴重、勇于赴难,其名声远在嫡子袁术之上。袁术曾妒忌的说:“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天下豪杰岂能从无德才之人?本初少年豪杰,名不虚传。

曹丕不愧文学大师,活泼的写出了天下群雄兴义讨贼的气势,同时也反应了袁绍的强大号令力。董卓被迫迁都。

“初,绍与大众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觉得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蛮夷之觽,南向以争天下,庶能够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成。’”

人们论及袁绍多谈其野心,而忘了以为袁绍的所为根基算是汉室的忠臣,厥后跟着情势的生长,见事不成为而起取而代之之心,也属常情,不能据此倒果为因,讲其开端就是以篡汉为目标。

绍说进曰:“黄门、常侍累世太盛,威服海内,前窦武欲诛之而反为所害,但坐言语漏泄,以五营士为兵故耳。五营士发展京师,服畏中人,而窦氏反用其锋,遂果叛走归黄门,是以自取幻灭。今将军以元舅之尊,二府并领劲兵,其部曲将吏,皆豪杰名流,乐尽死力,事在把握,天赞当时也。今为天下诛除贪秽,功劳明显,垂名后代,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今大行在前殿,将军以圣旨领兵韂守,可勿入宫。”

这些豪情色采激烈的说话,与其说是在声讨民贼,倒不如说是对一个忘恩负义者的激烈怒斥,难怪曹操看来,字字诛心!

推荐阅读: 九州王     寒门祸害     重燃2001     重生之熊猫修仙记     太古神皇1     全球热恋:封少,不准亲!     纵然往事不如烟     怀上反派他爹的孩子     乡间野事     无限虐杀进化     万里江山一局棋     白洞奇迹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