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意,致天平。须谨守承平要义:得善应善,善自相称举;得恶应恶,恶自相从”,张角见状将乡民训导一番,乡民纷繁点头应是。
张宝,张梁二人解下青囊,将符纸取出,聚成一团,放在张角面前。张角目视心中冷静念引道决,一道青焰霍然平空而见,落于符纸之上,符纸触之既燃,模糊有药香从符火当中弥散而来,乡民闻之五脏舒然,身上疾乏之苦大大减缓。
“多谢贤师”,世人闻言感激流涕,伏身拜道。
“二弟三弟且取出些符纸来”,张角对二人叮咛道。
三人也不睬乡民,径直疾步而去,张角居首,二人随后,奔出一里之余,寻了一处郊野,方才停下,双眸却从未曾分开帝星半晌。
“主强臣弱之相,有却悖当今之世,奇哉,怪哉,大哥,此天相将作何解?”,张宝凝目望天,面色冷峻,低声向张角问道。
......................................
“莫急,莫焦”,张角轻手扶起他,温言告慰一声,随即口鼻缓吸一息。
“叮铃,叮铃”,金属碰撞之声异化着脚步声从不远处传来。声动于静,却未突破夜之喧闹,好似铃声本属于此方六合普通。
“恭拜大哥,承平道若寻得重生天子,承平道定可改换新天”,张梁,张宝听张角之言,不由喜笑容开,开口恭贺。
“大哥脚程太速,总须等等我与二哥”,不远处又走来二人,着道袍,负青囊,手中八卦灯,满面怠倦。
张角怔怔望着紫薇星,也不言语,只是目色却愈发深沉。
“宝弟,梁弟随我而来”,张角面色严峻,呼喊二人而走。
“又变!”,张宝奇声叫道,只见帝星紫微星芒盛极,迸出五彩之芒,青,白,黄,赤,四道异芒从紫微中激射而出,向四方奔驰而去。
张角闻言心中一惊,昂首顾望周天星数,凝目视之半晌,眼目涨涩,终不见有异,不由长叹一口气,叹声回道:“想来是二弟多虑了”。
“新皇降于江淮之地,明日我们即去找寻”,张梁开口建议道。
符火燃了不敷半刻,余烬将熄,乡民乏弊之体已大大减轻,起家拜倒在张角身前,恩赞‘大良贤师’。
日渐西沉,世人仿佛也无拜别的动机,如同筑巢的燕雀普通死寂地守在河边。待到月升星明,偶尔颤抖一下的黑影,伴着似有仿佛的幽冷目光,河边这片“营地”在腐臭之息中仿佛化作了幽冥之域的入口。
“贤师恩重,万不敢忘”,饥苦乡民面有涕零之色,心中感激非常,纷繁拜谢。
现在,玉带河旁却错落地漫衍着数百饥民,大家面如枯木,眼窝深陷,一身褐色的短衣披在身上,胸前嶙峋瘦骨跟着呼吸若隐若现,枢纽个个清楚地在手指上暴露,内里则感染着泥土与不着名的秽物。稀少的虾蟹鱼骨散落在脚下,蝇虫在侧飞舞,世人也混不在乎,偶尔才有人竭力挥手摈除一下,也无甚感化。
“天青地明,阴浊阳青敕乎!”,张角左手翻动,掐出一个法诀,右手按指于眉间,只见一股青纹泛于双目当中。双目死力远眺,追望那四道流光。
“大事可期,大事可期矣”,张角抚掌而笑,以手指星笑道:“古有言:自古天无二日,尊无二上。现在有新帝星现于东南,汉室定不悠长”。
“角来迟矣”,一柄九节杖,一身素黄袍,那人面庞既慈且毅,稍带一丝怠倦,安稳超出草木石沙,向河滩边世人走来。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蒲月,帝崩,十六日,皇长孙(朱允炆)即天子位,葬帝于孝陵。
大汉光和六年,淮右大旱,民饥不得食,流浪州中,疫患丧者,不成胜数。——《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