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诸葛亮本身内心早就策画着趁着这一次机遇立名,也好投奔韩炜麾下谋得一个大好出息。
韩炜抿了一口香茗,又说道:“你我二人也不见外了,成公元才已经离任了骠骑将军府的长史,我意征辟文若,不知意下如何?”
郭嘉说道:“将军,凉公子已经到了开蒙的年事了吧?”
听闻此话,放下了怀中的韩凉,马上说道:“多谢君侯知遇之恩,彧,恭敬不如从命。”
“呵呵,这天机不成泄漏,你且跟从为师用心修行便可。”司马徽抚须而笑。
韩炜见大事已成,接着说道:“我得文若,如鱼得水,幸乃至哉!”
其二,大婚期近,另有很多要事情筹办。
“哦?计将安出?!”韩炜镇静的问道。
“彧,见过骠骑将军、郭祭酒。”荀彧说完,便要膜拜。
不过对于韩炜来讲,他毫不禁止黄月英做任何研讨,万一与诸葛连弩失之交臂,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接着郭嘉又玩味的问道:“文若,我传闻刘玄德曾多次拜访于你?”
本来要聘请韩炜旁闻声证,后又作罢。
韩炜一把拉住荀彧,笑道:“文若兄,何必如此多礼呢?权当我是王仲宣一样便可。”
郭嘉点点头,笑曰:“然也,这便是请文若出山的好机会!”
荀彧笑着几次点头,指着郭嘉说道:“郭奉孝,人说你世之鬼才,料事如神。如何?没想到将军并没有把你的手书给我吧!?”
“然也,小侄天然看好韩骠骑。”庞统如是说道。
本来,庞德公、司马徽此次来带着门下俊彦,就是为了跟颍川学子辩论学术,而黄承彦作为中间人物,恰好做个裁判,谁也不偏袒。
荀彧心中欢乐,也不顾及甚么繁文缛节,不由得抱起韩凉,口中言道:“好徒儿,好徒儿。”
其一,韩炜对颍川才子格外正视,先征辟郭嘉,又对荀彧念念不忘,如果不为颍川士子出头,恐怕不当;
荀彧也不拘泥,起家笑道:“唉,将军行事异于凡夫俗子,彧当时有眼不识泰山,将军莫怪!”
而与此同时,坊间传闻也闹得沸沸扬扬,传闻韩凉出世当日,凉州渭河之水泉源倒流,河面之上跃出三丈多长的大鲤鱼,可待渔民们纷繁下河之际,却如何也找不到那条大鲤鱼的踪迹。这一下子,神乎其神的流言漫衍开来,都说此子不简朴,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