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大凉益州多数督法正上疏奏请伐吴,其疏中曰:“孙绍荒淫凶逆,宜速挞伐。若一旦孙绍死,更立贤主,则劲敌也;臣造船七年,日有朽败;臣年七十有六,灭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矣。愿陛下无出事机。”
儿臣觉得,凡事当以短长相校,度此举之利,十有八九,而其害止于无功耳。
岑昏说:“臣有一计,可让法正战船都化为齑粉。”
却说镇南大元帅、信王韩照兵出江陵,号令横江将军徐楷(徐盛之子)领八百名海员,乘小舟暗渡长江,夜袭乐乡,直立很多旗号在山林中,白日放炮擂鼓,夜间在各处举火。
韩照军威大振,因而大会众将,商讨攻取建业之策。
孙绍也是病急乱投医,忙问其计。
在将死郭奕以后,韩炜抚须而笑道:“伯益呐!你之棋艺可不及乃父啊!”韩炜看着郭奕不由得想起了郭嘉。
丞相诸葛亮现在也年近六十,出班奏报导:“臣传闻江东孙綝想要发兵北上,军兵已都整备,阵容正盛,兵锋正利!可推迟一年等吴兵怠倦,方可进兵。”
韩照最恨此等逃兵,便说道:“此子留之无用,推出立斩!”遂喝令军人斩杀。
孙绍言道:“凉军大肆杀来,各路已有军兵迎击。怎奈法正老奸大奸,狡计多端率兵数万,战船齐备,逆流而下,很难抵挡,朕万分担忧。”
韩照领兵进步,孙歆战船早到。两兵初度比武,韩照顿时退走。孙歆领兵登陆,随后追击。不到二十里,一通鼓响,四周凉军杀出。吴军仓猝退回,韩照乘势掩杀,吴军死伤不计其数。
随后韩圼请命进兵攻武昌,武昌也当即投降。
孙歆奔到城边,徐楷领着八百水军稠浊在此中,就在城头上放起火来。
韩炜摇了点头道:“老喽!一盘下来,只感觉头昏脑涨。当年尊父让子,朕也不能胜他。越是如此,朕越是不平气,连战数合方无能休呐!”
伍延看到各军都败退,只好弃城逃脱,被伏兵抓住,捆绑去见韩照。
韩圼此时出列说道:“皇叔,小侄觉得百年之寇不能尽服。现在春水泛涨,难以久住。需比及来年春季,方可再行大肆进兵。”
建威将军姜维出武昌;
岑昏奏报导:“江南多铁,可打造连环索百余条,长达数百丈,每环重二三十斤,在沿江紧急处横截。再打造铁锥数万,长丈余,安排在水中。如果凉国战船乘风而来,碰到铁锥会漏,如何能够再渡江?”
次日,韩照领雄师水陆并进。前军探马回报:“吴主调派伍延出陆路,沈莹出水路,孙歆为前锋,三路前来迎击。”
徐楷领命后领水军渡江,埋伏在巴山当中。
又派益州多数督法正、建武将军法邈父子二人浮江东下,水陆军兵总计二十多万,战船数万艘。又号令中军大将军典满屯兵襄阳,节制各路人马。
孙绍连连服从,号令张悌领兵去了。
韩照却不觉得然说道:“当年乐毅济西一战而兼并强齐,现各营各部军威大振,恰是势如竹破,数节以后都会迎刃而解,底子不消再从其他处所动手。”
韩炜当即升殿,号令镇南大元帅信王韩照,领兵十万出江陵;
韩照初战大捷,马上犒赏全军。
沈莹在船上看到南岸上一片火起,巴山上风头飘出一面大旗,上书:“凉镇南大大元帅韩照”。
吴国沅、湘一带,直到广州各郡,守城军兵全都望风送印来投降。韩照派人持节安抚州郡,秋毫无犯。
因而驰檄约会众将一起进兵,攻取建业。
张悌奏道:“可令上大将军孙綝为帅进兵江陵,迎敌韩照;车骑将军将军孙歆进兵拒住夏口等处军马。臣自任智囊,领左将军沈莹、右将军伍延,领兵十万反击牛渚,策应各路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