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儿!”朱家的人吓得神采煞白,厉声呵叱道:“你一个毛头小子晓得甚么?从速归去!”
“多谢先生。”郭翼施施然坐下。
“不必多言!”郭翼一剑将桌子劈成两半,厉声道:“谁若再劝,与张家同罪!”
“跟我说说环境吧。”
“你教员是谁?”
蔡邕道:“皇上乃是圣明天子,自有天意眷顾,保皇上江山永固,岂不是上天爱子之意?”
郭异汇报导:“将军,张家对刺杀一事招认不讳,现已全数逮捕,等待将军发落。别的,顾家、陆家、朱家都在县衙等待,想为张家讨情。”
“闻道有前后,术业有专攻,如是罢了。夫子亦曾拜郯子、师襄、老子等报酬师,未闻夫子言耻。”
蔡邕端坐于蒲团上,桌子上放着竹简,另有一本钟山书院刊印的《论语》。他此时五十多岁了,两鬓斑白,但精力还很奋发,神采奕奕。
衙门口已经围满了百姓,衙门内坐满了吴郡王谢后辈。俗话说唇亡齿寒,张家作为吴郡大族,一旦被郭翼这个外来人杀掉了,那么其他几家也难以幸免。
“将军!”顾雍岂会就此放弃?持续劝道:“张家在扬州人望颇高,深受恋慕,不成轻动。”
这名字仿佛传闻过?郭翼皱着眉,道:“说吧。”
朱桓拱手鞠躬,还是不卑不亢,朗声道:“因知将军贤明,故此小子才敢大胆!”
朱桓不慌不忙,道:“将军遇刺,自当报仇雪耻。但冤有头,债有主,将军只需抓住主谋正法便可,何必连坐别人?”
新任庐江太守顾雍率先出面劝止,“将军,兵者不详,不成轻动。张家之事,还望将军三思。”
“我钟山书院自有教员。”
见他行弟子礼,蔡邕笑了笑,“哼,你也懂尊师重道?”
蔡邕翻开书,指着上面的话,诘责道:“你说夫子欲为乱贼效力,难道诽谤!”
郭翼保持着谦恭的行动,语气安静的说:“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小生所作《论语》注释,并无不敬之意。”
朱桓想不出回绝的来由,点点头,“诺。”
郭翼冷声喝止,“混账!难不成还要我放过他们不成?张家三番两次与我作对,本日之事毫不姑息!”
朱家的人还想禁止,被刀斧手瞪了归去。朱家人只好坐下,让那少年出去,内心祷告着这少年不要惹怒郭翼,以免本日的搏斗名单上增加一个朱氏。
“家师蔡邕,乃当世大儒。”
吴县城外,龙三和郭异在门口等待驱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