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县丞,你这个县丞是秩四百石吧?”
袁耀暗道一声真没出息!
王县丞恼羞道:“那我这辈子总能当个五官掾吧?”
为了能担负郡丞、功曹、仓曹掾、督邮如许的郡中要职,把持郡县赋税之务,这些强族大姓也一向在明争暗斗。
“将豫章郡一分为三,便是本将军的熬粥之法!”
袁耀点了点头,这两人的环境刚好能被本身树个典范。
袁耀要分而治之,对绝大多数强族大姓都是功德,但对于他王氏就不是甚么功德了。
“或许有朝一日能被任命为庐陵县的县丞县尉,那就已经达到了家父的希冀了!”
“我入仕较晚,不过做了四年的次县县丞,本年才被诸葛府公提为郡中主记的。”
“大抵,或许能当一任郡丞吧?”本来气势汹汹的王县丞,这回却蔫了。
但拆分以后,他们这些南昌大族就会少很多敌手。就比如阿谁占着督邮之位的鄱阳雷氏,哪来的回哪去,也没资格和我南昌谌氏再争夺郡丞之位了。
把持了处所政务,那不就从乡野强族大姓,一跃成为了郡县朱门大族?
如果然分设了庐陵郡,那本身辞了这个主记,回庐陵连升三级当个主簿岂不是悄悄松松?
王氏本就是豫章豪族,只是近些年有些式微,才被这些强族大姓压过了一头。
豫章罗氏固然式微,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罗氏还是要比庐陵其他几家大族强上一丢丢的。
到这时候,统统人也都明白了分郡会带来的好处!
“某也认同!全凭将军叮咛!”
“如果依我之计,分郡设府,那么王县丞,或许你明天就能当上五官掾了!”
至于庐陵路氏、修氏和储氏那几家宗族,实在对不住了,要怪就怪你们本身见地短浅,不晓得让族人在郡中任职。
“鄙人也认同!我豫章地广人杂,这分而治之之策,刚好合适我豫章真相!”
在场世人绝大多数都投了支撑票,只剩下一开端反对的王氏县丞还没有开口表态。
那就是能原地升官!
袁耀一来就要把豫章郡分为三份,想必诸葛太守必定不肯意吧!
但偌大的罗氏,已经好几代人没有出过优良之才,更没有能让全族高低一心的人物。
“而你罗主记,就是新设庐陵郡的第一任主薄了!这可要比当庐陵县的县丞要高好几级!”
庐陵郡的郡吏官职,我就先挑为敬了!
遐想当年,罗氏先祖罗珠,跟从灌婴,安定豫章,有功德于民,罗氏也在豫章郡生根繁衍强大。
罗主记有些忸捏点了点头,他这个“比三百石”比“三百石”还要低一级,差王县丞的“四百石”另有三级。
……
就比如这郡丞之位,秩六百石,位仅次于太守。不管谁当这个郡丞,都会惹人眼红,被一众氏族群起而攻之。
“这豫章郡丞之位也是空了两年多了,谌功曹,莫非你就不想更进一步吗?”
每个郡的太守、郡丞、主簿、功曹和各曹掾史的员额都是定死的。
袁耀晒然一笑:“王县丞莫要暴躁,且听我把话说完,你再反对不迟!”
固然是要把豫章郡作拆分,大要上来看会减弱他们两个豫章郡吏的实权,但要晓得豫章强族林立,政令本就难以下行。
但如果将豫章郡一分为三,分设庐陵郡和鄱阳郡。就相称于平空多了两块肉,各家各族也不消像现在如许争得头破血流了。
万一将来族内再出小我才,被任命为太守公卿,那岂不是有望升格为王谢士族?
王县丞也的确有自大的底气。县分大县、小县、次县。他这个大县县丞的官秩,划一于小县之长,高于次县县长。
“豫章吏治之弊,在本将军看来,比如僧多粥少!”
“本将军之策,诸位可认同否?”
王县丞一愣,他没想到袁耀会问本身这个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