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获得了最大的实惠,“荀贞之,来何迟”的儿歌唱得更加清脆了。
每当休沐归家之时,荀贞都会察看沿途的麦田。各县、乡虽奉太守府的号令俱皆构造了多量的人手运水抗旱救灾,但效果不大,本年的夏种必定是被迟误了,百姓们一个个笑容满面。幸亏阴修服从了荀彧的建议,尽早动手从外埠买粮,买来的粮食络绎运回郡里,勉强安稳住了民气。
到了四月中旬,天仍未雨。
话说返来,李宣和李缄都是李膺的先人,两人对荀贞的评价却批驳分歧,也是风趣。
如此一来,少不了就有士子瞧不起他,非议他经学不精,客气点的评价他一句“学问不敷”,不客气的直言与他扳谈,“令人寡然有趣”,更有那般自恃才高、傲慢刻薄的,在背后里鄙夷“竖子也能成名”。
张直和沈驯不一样。
蒲月初,雨后次日,一纸圣旨送到郡府,新任的铁官长被任命下来了,恰是沈容。
他毕竟不是大儒,也不擅诗赋文章。来访的这些士子,如繁钦,驰名的才子,早在少年时便以“文才机辩”得名於州郡;又如杜袭、李缄,他们的祖、父皆闻名宿世,世代衣冠,经籍传家,都深通儒家典范。当来宾相对,或谈诗赋文章,或坐而论道之时,他的弊端就尽显无遗。大多数时候,荀彧作为他的族弟、荀氏最着名的青年后辈也会在场,更衬得他学问不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