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事有三:其一是常林在河内很驰名誉,如果没驰名誉,在处所上没有影响,招揽来也无用;其二是常林孝悌重义,凡重义之人,只要你以至心待之,凡是都能获得至心之回报;其三是常林家贫,常林既在河内很驰名誉,又是个好学的儒生,而至今却没有入仕,或许就是因为“其家贫”、“家声不显”,像如许的“寒士后辈”,要远比那些王谢贵族的后辈好招揽很多。
从荀攸对常林的简短描述中,荀贞感觉常林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话至此处,河内的风景、士人,荀贞都问过了,接下来能够谈闲事了。荀攸正想提及李鹄案一事,却闻荀贞慢悠悠地问了一句:“常林是温县人,公达,我传闻温县另有一名流,名叫司马防,中平元年,我从皇甫公讨黄巾,在军中尝闻孟德说及:说孟德昔年之以是能以二十之龄出任洛阳北部尉,便是因受此人之推举。……公达,你此去河内,可曾见过此人?”
定下了徐福带兵出戍郡南,荀贞与赵云、刘邓、许季等人又说了会儿话,即书军令一道,交给徐福,让他明日去县外虎帐里遴选人马。
“司马防多子么?这我倒不晓得。我没见到他的诸子,只见到了他的两个从子。”
荀攸见荀贞总算没有话问了,悄悄咳嗽了下嗓子,乃把强自按在心头多时的迷惑和担忧道了出来,他出言问道:“攸在河内闻君侯捕郡丞李鹄下狱,归入郡后,又闻李鹄病死狱中,……君侯,这到底是如何回事?”T
荀攸答道:“常林好学,现为诸生,我闻之,他常带着经籍去耕作,由其妻送饭给他,虽在郊野,其相敬如宾。”
荀贞又想道:“不过,话说返来,如果赵忠何如不了我,治不了我的罪,那这河内的铁与马就还是大有可为的。”
“张太尉乃河内之望,今其不幸亡故,司马防官吏在外,没有去,他的诸子竟也未去?”
他答道:“河内,三河之一,天下名郡,本朝以来,素视之为股肱之地。淇园之竹茂矣,江山之固险矣!表里江山、土广民殷,郡产精铁,民蓄良马。今虽郡有大贼占有,而因往幼年受贼乱之故,仍可谓富庶。”
堂上只剩下了荀贞和荀攸。
这要换了旁人,在听了常林的事迹后,能够最多会赞叹两句,但荀贞不然,他顿时就产生了招揽此人的动机。之以是会有此念,不为别的启事,恰是为了河内的铁与马。
荀贞心道:“按公达之所说,这常林似是个孝悌重义之人,在河内又很驰名声,且其家贫……。”他考虑半晌,又想道,“河内产铁、产马,我如能将此人延揽到我的帐下,或许会有助於我?”
赵云等人分开后,程嘉、陈仪有眼色,晓得荀攸与荀贞多日未见,能够会有话伶仃对荀贞说,他二人遂也告别。
――
如果在魏郡待不久,那么荀贞接下来就要流亡江湖,自也就没工夫去弄河内的铁与马了。
“他在河内的名誉如何?”
早在前汉,河内就是帝国的名郡,两汉之际,此郡以“完富”著称,光武帝占取此郡后,说“吾将因是而起”,任寇恂为河内太守,寇恂不负重托,在河内“伐淇园之竹,为矢百余万,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石,转以给军”,有力地援助了汉军在火线的作战。
“我闻司马防多子,可见到他的诸子了?”
“既如此,便烦请卿为我誊写辟除文书一道,明日我便遣人赴温县,辟请常伯槐。”
铠甲、兵械实在还好说点,最难的是军马以及骑士。
温即温县。
荀贞如是想道。
越想越感觉应当把常林招揽来,只是……。
荀攸楞了下,没想到荀贞会忽出此言,但荀攸是甚么人?聪明之极。他很快就明白了荀贞的实在企图,心道:“君侯此必是欲图河内之良马与精铁。”明白了荀贞的企图,嘴上不说破,笑道,“君侯虽思贤如渴,然常林非魏郡士人,君侯如想招之,怕是不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