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 第12章 百家姓(3)
汤
凤
雷万春,唐朝人。安史之乱时,从张巡守雍丘,抗安禄山军,万春立于城上,中六箭,仍死守不动。城陷后,与张巡不平而死。
【名流】
鲁
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春秋时,夏禹后代敬叔到齐国出任大夫,受齐侯之封于鲍邑。人称鲍敬叔,是以鲍为姓,其子鲍叔牙,曾孙鲍国。二源于为鲜卑族复姓所改。南北朝时,北魏复姓俟力伐氏,随魏孝文帝南迁都中原洛阳后,改成鲍姓。
周武王的堂弟姬渠受周武王封于岑邑,为诸侯,人称岑子,后建岑国,其子孙后代遂有以岑为姓。
【姓氏发源】
郎
唐君毅,四川宜宾人。中国近代哲学家。著有《中国哲学原论》《生命存在与心灵境地》《人文精力之重修》《人生之体验》等。毕业于中心大学哲学系,曾任教于四川大学、华西大学、金陵大学等。
【姓氏发源】
袁崇焕,字元素,明东莞人。万积年间进士,曾以御清兵之战绩,官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崇祯年时,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后遭人谗言而被磔刑。
范雎,字叔,魏国人,战国时策士。因以远交近攻战略游说秦昭王胜利,官拜秦相,封应侯。
【姓氏发源】
彭祖,尧帝臣子籛铿。相传为帝颛顼之孙,活了七八百岁。因受封于彭城,人称彭祖。
范蠡,字少伯,即陶朱公,越国大夫,春秋末年楚国宛人。和文种一起帮手越王允常,勾践继位后,受用为谋臣。吴灭越后,随勾践在吴国当了三年大臣。
凤翕和,字邻凡,明朝吴县人,崇祯年间,任汉阳通判,曾构造公众与张献忠对抗。
楚国若敖之乱中,楚大夫伯棼被杀,其子贲皇逃到晋国,受封于苗邑(现河南济源),厥先人子孙遂以邑名苗为姓。
【名流】
周朝初年,周武王封十七弟于酆国,世称酆侯。周成王时被废,酆国后代即以国名为氏。
柳敬亭,名逢春,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秦州人。明末清初闻名平话艺术家。善平话,让人乐于聆听,立足忘返。
倪元璐,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明朝忠臣。著有《倪文贞集》。能诗文,善行草,画山川、竹石。官至户部尚书。
鲁肃,字子敬,东城人(现安徽定远)。东汉末年东吴闻名军事统帅,本性松散,深谋远虑,有过人之明。
源于以国名为姓。周公旦之子伯禽受封于鲁国(现山东),后至鲁顷公时,被楚国灭,其子孙先人遂以国名为姓。
史思明,本名窣干,思明为唐玄宗所赐名。唐朝宁州夷人,突厥族。杀安禄山之子安庆绪而自主为燕皇,不久被其子史朝义所杀。
【名流】
【姓氏发源】
任昉,字彦升,南朝梁博昌(现山东博兴)人。著有《杂传》《地记》等。武帝时在义兴、新安为太守,很有政绩。
【姓氏发源】
【名流】
【名流】
韦
史
【姓氏发源】
费袆,字文伟,刘备时任舍人,庶子。三国时江夏人。曾任黄门侍郎、尚书令、大将军等职,受诸葛亮正视,多次出使吴国。
苗
尧帝后嗣刘累以后杜伯被周宣王所杀,其子逃奔晋国担负士师。杜伯曾孙士会,在范邑(现河南范县)为官,人称范武子,其子孙先人遂以范为姓。
鲍叔牙,春秋齐大夫。少与管仲交友,知管仲贤。后鲍叔牙帮手齐桓公,把管仲保举给桓公,帮手桓公成绩霸业。
岑
【名流】
袁绍,字本初,东阳汝阳(现河南商水)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官至大将军、太尉,封邺侯。曾起兵讨董卓、据河北与曹操战,败后病发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