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些,慕清槐内心垂垂变的敞亮。
三叔三婶走了,他们留下三个堂弟堂妹,已经被卖掉一个,他不能看着剩下的两个也被逼上死路。
袁方南揣摩着,也不晓得慕清秋那边来的银子买衣服,但丫头毕竟年幼,恐怕连数都不识,手里有点银子,就感觉有钱有底气,丫头恐怕不晓得银子会越花越少吧!
袁方南一听这话,问慕清秋如何回事。
之前,他事事以孝道为先,事事以爷爷的主张马首是瞻,即便给堂弟堂妹留些吃食给些帮忙,也向来都是偷偷摸摸的,他不敢让爷爷晓得,气到爷爷就是他的不孝,他不能不孝。
袁方南这会儿也回过味儿来了,心道慕成义家的丫头不简朴,小小年纪竟然要放弃依仗,他觉得是孩子的负气话,这会儿看着,不像啊!倒想是考虑很久的决定。
他觉得他做的很好,因为他严格遵循圣贤书里所言,以孝抢先。
慕清秋没想到这么顺利就拿到了断绝干系的书面画押文书,袁方南劈面就给慕清秋姐弟立了新户。
慕瑶儿当初随她娘嫁过来时,已经记事了。她不是慕家的血脉,本来随嫁女也不希奇。
书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能因为仇人是亲人,就将恩德当作理所当然。
并且,慕成义的大丫头被卖那件事,至今让袁方南如刺在喉,很不得劲,将慕清秋姐弟硬塞给慕家,袁方南也有些不放心,万一又被卖了咋整?
恰是这点同命相惜之感,昔日慕清秋和慕清暘在慕家时,除了慕成玉,慕清槐是对两人最好的人。
唉!等归去后,策动下村里人,好歹孩子们的爹是打藐视着长大的,这两孩子也懂事,村里人都照看着点,店主一口西家一口,吃百家饭先对峙上几年,等给慕清秋说门婚事,也是两孩子的活路。
慕清喜闻言,眼眸中忧色流窜,仿佛听了天大的笑话似的,偏连最护着慕清秋和慕清暘的堂哥都临阵背叛,这可真是。慕清秋欲擒故纵的戏码败的一塌胡涂啊!真是,笑死人了。
慕清莲和慕清喜并没有听她娘的话回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