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伤寒杂病论 > 第1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我的书架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7、阴数六故也。

桂枝加葛根汤方: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半夜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故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半夜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当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

白虎加人参汤方: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21)太阳病,下以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芍药甘草汤方: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白术 茯苓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极少温服之。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桂枝加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小者,此无阳也。不成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四逆汤方: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尖皮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五枚,擘

(17)若酒客病,不成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炽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说话难出;若被下者,小便倒霉、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推荐阅读: 独为仙     为此打球     快穿之位面黑科技     妃狂天下:魔尊,笑一个     败家特种兵     后唐兴衰     盛世田宠:蛇蝎农女     一指成仙     无形的罪     神藏之谜     今天也在拯救全人类[重生]     时光倒流1991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