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伤寒杂病论 > 第4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我的书架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198)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251)抱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革更?;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极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革更?,后必溏,不决成?革更?,攻之必溏;须小便当,屎定?革更?,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右二味,以水四升,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内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者,止后服。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以是然者,以寒湿(一作温)在里不解故也。觉得不成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261)伤寒身黄发热,栀子蘖皮汤主之。

(211)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量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234)阳胆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191)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倒霉,手足濈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革更?后溏。以是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栀子豉汤方:

(201)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偶然;但浮者,必盗汗出。

(232)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237)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以是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革更?,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255)腹满不减,减不敷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35)阳胆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蜜煎导方:

肥栀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绵裹

(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185)本太阳,初抱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200)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倒霉者,必发黄。

(245)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一作如)也;汗出多者,为过分;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过分。过分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革更?也。

(256)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相互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46)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势,其阳则绝。

肥栀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黄蘖二两

(197)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当,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倒霉者,猪苓汤主之。

(21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难堪治,不成更与承气汤也。

推荐阅读: 直播:人宅家中,被妹妹曝光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我家有个宠物园     神都夜行     异世少林功夫争霸     寒月夜     神话位面修炼守则     爱琴魔法书     至尊狂妃:蛇君好霸道     我的女友是王母     陈三蛋的聊天群     极品夫君之娘子威武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