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
终究,因为郑芝龙光复台湾的功劳,他还被崇祯天子封为了安南伯!
喜是因为赵俊臣终究情愿脱手互助,遵循赵俊臣的说法,他起码能够保住李家属人的性命。
这是一个能人,也是一名枭雄,并且他盘据一方,对明朝并不是那么忠心。
赵俊臣如有所思,问道:“郑芝龙……本年多大年纪了?身材可还好?”
趁便一提,也恰是因为起点严查的干系,虫子并不会过量描述有些敏感的郑胜利,而是把郑芝龙给搬了出来――郑芝龙的经历更有传奇性,但名誉反而很小,以是不会引来费事。
当然,赵俊臣并没有妄图本身能够节制郑芝龙。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赵俊臣所熟知的那段汗青当中,郑芝龙被清朝殛毙之前,就已经占据了台湾的大部分地区,台湾境内的汉人移民数量也占有了绝对多数,间隔完整节制台湾只是相差几步之遥罢了。
但也是时来运转,当时郑芝龙接管朝廷招安还没几年,身上仍然残留着海贼作派,与朝廷中枢多有抵触,乃至有传言说郑芝龙想要离开朝廷、自封为王,先皇为了稳住郑芝龙,就派了重臣杨嗣昌前去安抚,下官因为与郑芝龙的寄父李旦有些远亲干系,就被杨阁老点了名字,插手了安抚步队当中。
比及下官跟着杨阁老见到了郑芝龙以后,郑芝龙也因为寄父李旦的干系,对待下官颇是亲善,再加上杨阁老的决计安抚,一场风波也就化于无形了,下官就是因为这般原因,获得了杨阁老的保举,很快就晋升成为了处所知府之位,这般起点要比同科们高了很多!若非如此的话,以下官的出身,是绝无能够晋升成为封疆大吏的。”
李勋悄悄计算了一下以后,答道:“安南伯也称得上是当世少有的高寿了,世人都说人到六十古来稀,但安南伯现在已是邻近八十高寿了,身材勉强还算安康,只是有些耳背,并且是精力不济,很早之前就把手里的诸般事件交给儿孙们措置了,但他的声望极高,只如果他表达了明白态度,福建以及四周海疆皆是没人敢违背。”
阿谁时候,明朝正值内忧内乱之际,崇祯天子有力剿除郑芝龙,因而就转而招安。
明朝想要撑过此后的小冰河期间,乃至是重新站活着界之巅,这股权势绝对是意义严峻。
赵俊臣点了点头后,意味深长的说道:“我应当很快就会返回都城了,等我路过山西的时候,会与李巡抚的族人们见上一面,如果此中有人才可用的话,我不但会保住他们的性命,更还会送给他们一份出息,足以包管你们李家世代无忧了!”
乃至于,就连光复台湾、摈除荷兰人的功劳,也落在了郑芝龙的头上。
……
后代评价郑芝龙与郑胜利父子,多数会说他们是抗清名将、光复台湾的豪杰、持续明朝的忠臣……郑胜利还被南明天子赐封了国姓、被称为“国姓爷”!
……
但事已至此,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现在,见到李勋与郑芝龙有些联络以后,赵俊臣天然是有些心动,想要趁机与郑芝龙搭上干系,为他此后的某些打算做出铺垫。
23/30
实际上,即便是遭到明朝诏安以后,郑芝龙也一向是处于听调不听宣的状况,明朝并没有才时令制郑芝龙的庞大私家水兵,比及郑芝龙光复了台湾以后,台湾的百姓也是只知郑芝龙而不知朝廷,台湾地区的官员任命,更是全凭郑芝龙的一言而决!
郑芝龙把持了东亚与东南亚的陆地贸易以后,绝对是日进斗金,很有能够就是当今的明朝首富,手里的财产比赵俊臣强太多了;他这些年来盘据台湾,只是名义上臣服于明朝,即便是德庆天子也不会被他放在眼里,就更别说是赵俊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