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待鲍文杰开口,赵俊臣已是抢先说道:“鲍大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本年方才进入不惑之龄吧?这般年纪,恰是丁壮顶峰,但霍大学士现在已是五十有三,却不似你我普通精力充分,鲍大人用心办事当然没错,但总需求体恤一下身边人吧?如果我们不顾身心怠倦,只是一味强撑着办事,终究让霍大学士病倒了,反倒会是一场费事,鲍大人你说是不是这个事理?”
不过,霍正源毕竟是朝中的大学士,固然没进内阁的大学士并不值钱——遵循明朝常例,唯有兼任“三公”或者“三孤”的大学士才算是内阁阁老,在德庆天子继位以后,为了减弱内阁的影响力,也增加了大学士的人数——但职位仍然尊崇,而鲍文杰对待霍正源的态度却没有任何恭敬,不但劈面指责霍正源“不尊圣命”,接下来的建议更是与号令无异,不免有些失了尊卑。
反倒是赵俊臣感觉无所谓——只如果堆栈,就会有上等客房,而这类客房再差也能够住人——但既然霍正源与鲍文杰皆是不甘心,那么赵俊臣也就不会勉强。
但是,赵俊臣与黄有容之间的干系势如水火,黄有容在频频亏损之下,也很难再与赵俊臣和解,而霍正源身为黄有容的左膀右臂,赵俊臣又为何会决计帮他?——关于这一点,霍正源倒是想不明白,只是感觉赵俊臣仿佛另有所图,心中模糊警戒。
鲍文杰天然不放心让赵俊臣伶仃查案,恐怕赵俊臣会趁机给太子朱和堉泼脏水、找费事,以是踌躇了半晌后,终究还是同意了赵俊臣的发起。
在定下主张以后,三人带着各自的侍从,开端寻觅合适的堆栈落脚歇息。
不过,按照赵俊臣的打算,比及南巡结束后,留京辅政的黄有容就会敏捷垮台,而赵俊臣则会趁机吸纳黄有容的权势,到了阿谁时候,面前的霍正源就是赵俊臣打算中的重点人物了——只要霍正源情愿投奔赵俊臣,那么不需求赵俊臣提示,霍正源就会主动拉拢其他的原“黄党”官员一同投奔赵俊臣!——这对赵俊臣的好处,自不消提!
以是,下船以后,霍正源起首发起道:“赵大人、鲍大人,我们三人从徐州到淮安,日夜不歇,现在皆是疲惫,不如先找家堆栈歇息吧。”
现在,霍正源面对鲍文杰的骄易,竟是没有任何脾气,就是这一点的明证!
因而,三人寻觅了好久以后,终究在淮安城东找到了一家尚可入眼的堆栈。
以是,鲍文杰也就不再多说甚么了。
说刺耳一些,霍正源就是一名极品的“狗头智囊”,别希冀他能够独当一面,但他一肚子的阳谋阴略,倒是最能辅人成事。
但是,听到霍正源的发起后,鲍文杰却眉头一皱,语气峻厉的说道:“我等奉圣命而来,天然应当勤恳办事、用心查案,陛下两日以后就会驾临淮安,留给我等的时候已是未几,又岂能因为些许怠倦就担搁时候?如果陛下驾临淮安以后,我等还是没能查明案情,又该如何向陛下交代?”
在这一天的下午申时摆布,一条快船低调的停靠在淮安船埠四周。
不过,固然同意了赵俊臣的发起,但鲍文杰还是对峙本身的观点,面无神采的说道:“既然赵大人如此对峙,我也不能勉强,但如果是以而迟误了查案,那么赵大人与霍学士就别怪鲍某上折枪弹劾二位了!”
……
固然,鲍文杰并不以为前任淮安知府李欣的贪污案是太子朱和堉的错判,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赵俊臣提出的做法更加有效、也更加公道。
但是,面对鲍文杰的骄易无礼,霍正源却只是皱了皱眉头,并没有更多的表示。
赵俊臣仍然笑意未变,道:“放心,如果真迟误了查案,到时候不需求鲍大人弹劾,我本身就会呈折子向陛下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