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晌午餐前,祖孙回到家,于老太见他们顶着大太阳返来,赶快递上来两碗绿豆汤:“刚打来的,喝碗降降暑,衣裳都溻透了。”
看到人参的第一眼,范仲安眼睛一亮,凡是学中医的就没有不爱宝贵药材的。
于老夫见大儿子没一听到钱就不管不顾,接着又说:“不过你范叔也说三百年往上的野山参少见,建议留下,今后如果缺钱倒也能卖,不过到底咋样还得看你们,你们筹议筹议,到底是留下还是卖掉。”
倒是于建宗懂很多点, 看到人参, 惊奇特常:“哪来的?”
于老夫把人参拿在火油灯旁,照了好几次才说:“是参。”
“嗯,那就先留下吧,不过鲜着不可吧?得晒还是咋?”家里大部分都偏向留,李巧花倒没再说卖,她想的跟方才老爷子说的一样,家里没钱了再卖也不迟。
“洗洗洁净,先栓跟绳索晾起来。”是祖孙返来前,范仲安特地教于暖的,生晒参的体例。
“我们也吃了,来找我爹有点事。”
于建宗倒没焦急开口,给了她个安抚的眼神。
至于于暖为何会如许说,美满是她不懂现年代人参行情,要搁宿世,跟她说个异兽异植卖还是留下,她保准能立马做决定。
前两天,村里铁矿石终究炼完,比来搞扶植的队员们临时算告一段落。
于暖先颁发的定见:“我也感觉留下合适,说不定过两年会涨钱。”
李巧花瞪大眼睛看着于暖手里拿的东西, 看了半天, 没看出半点门道:“啥啊?”
队里食堂因为人多,闷热程度比站在太阳底下干晒还难受,本来老太太年纪就大,中暑就不好了。
午餐吃完,趁于晴跟于阳帮手清算碗筷,没在屋里,于老夫跟大儿两口儿说了下上午从范仲安那得来的动静。
“爹,娘。”于建宗喊:“你们吃了没?”
拿上人参, 一家三口去了老宅。
姐弟俩端着饭进老宅的时候,于建宗两口儿早他们一步进的家门,正蹲南墙根水瓮边上洗手洗脸。
“嗯,昨儿小暖去山上,挖到颗参,拿来让你给看看。”
鉴定完,老爷子一昂首,见大儿两口儿眼巴巴看着,一副等他拿主张的模样,略一深思他说:“这么着吧,明儿凌晨我带小暖去一趟你们范叔家,让他看一下,再一个这东西你们筹算咋弄?是趁着新奇脱手还是炮制好存起来?”
趁现在山上绿草成荫,还是尽早动手筹办最好。
说着,于老夫哈腰,把包裹严实的参从背篓里拿出来,递到范仲安面前。
别家可不敢让孩子伶仃出来打饭,都是年纪不大玩心正重的时候,路上打闹起来,手一个不稳,饭菜都得喂地上。
听老爷子话里意义留下最好,于建宗也偏向留下,不过家里毕竟不止他本身。
间隔前次于暖拜师已经畴昔半个多月,中间她倒来过两次,跟着她徒弟学了几种药材的简朴炮制,不过自那以后于老夫是没再来过。
最后于老夫听范仲安建议,筹算把山参留下。
谨慎接过人参,边打量他边评价:“上等老山参,少说也得有三百年,是个好东西。”
没过几天,眼看天还不下雨,庄稼光靠人力浇的也不均匀。
此话一出,群情纷繁的几人,立马住了嘴。
最后于暖以一句:“到时候看看徒弟咋说吧。”闭幕了这个事。
下午返来她拿着医书对比过多次,差未几能肯定是人参。
可自家男人一向没说话,李巧花扭头看了于建宗一眼。
乡间人都晓得人参这个东西,却少有人见过,像李巧花这类,东西摆在面前都不熟谙的更是很多。
伉俪俩一听,眼神都瞟向于暖,毕竟是闺女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