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成道:“如此说来,摆布不是,父亲有何高见?”
毕成大喜。赶快归去做了案牍,第二日上朝便递与成宗,成宗想,虽是边柳主营防备狼狄之势。但事情急矣,也无妨尝尝。便准了奏。童善豹在一旁站着,听毕成所奏之事,心机:这赵济安干才一人,怎能交与重担。正想劝上一本,俄然想起昨日陛下大怒之事,自已汲引之人亦出了漏子,不好再说得别人。便站在那边,冷静无语。
此言一出,四座骇然。成宗亦是一惊,道:“可有实据?”
童善豹在一旁忍不道:“陛下,穆子丰狼子野心,哪有受招安之理?应乘其在地目府安身未稳,将其毁灭,永绝后患。”
孟伦坐下,细心考虑半晌,道:“天王,我有一法,简练易用,不但可处理当下运粮之困。今后亦可有高文为之。”
毕老儿笑道:“你看这穆子丰平常攻陷城来,定开仓放米勾引贫民入伙、只劫夺富户充做军资。这回攻陷城池,却不走了,是何意也?”
童善豹道:“我塞北、塞南、中原三地府军,转战数年,才有这战果,胜利即在面前,怎能半途而废?若让穆子丰养了气力,再去剿除,怕是再不易了罢。”
众大臣听了毕龙所言,下四交头集耳。成宗看了看信,神采亦是慌乱。
成宗道:“久听人说穆子丰贼子野心不小,誓要与朕争天下,现在招安,是否是缓兵之计?众爱卿有何观点?”
孟伦道:“天王何故冷静不语?有难事当与子真商讨。”
稍后,毕成又道:“若穆子丰在关内,还算‘关门打狗’,便是要个更大之官,给他又如何?先安宁一时,再做计算。”
上文书说到,毕成叫人先将安宝儿领至别处,自已则来至父亲卧房。先将手札交与父亲看了,又详细申明此事。
“我倒有一‘一石三鸟’之策。其1、在圣上面前,推介赵济安出兵,并不提招安之事。其2、赵济安与那贼人行了招安之事,必报送圣上,到时可撺掇圣上行了此事。其3、赵济安立了道功,以其身材不好为由,调至南边,给他个业州知府做做,贸易重地,让其捞些油水,也不枉这几年对我家贡献。其4、吕、谷二人无功,若陛降落罪,死力劝止,仍让其任原职。陛下多么夺目之人,早知我毕家与童家反面。如此一来,显得我毕家一心为公,并不与童家计算。一但穆子丰反叛,这任务不在招安,倒在统领了。一发推给童家措置此事。你看,这圣上对劲、赵济安得志、又把灾害推至童家。故‘一石三鸟’之策。”
成宗道:“毕爱卿,这穆子丰有归顺之意,卿觉得如何?”
“是也,如此看来,哪有招安之意?还要将地目府做他统领,这乃是国中之国也。离地目府比来城池,乃是边柳卫。悠长下去,养虎为患,定会先攻取四周州县,而边柳卫首当其冲。以赵济安小聪明哪能对抗巨奸之人,你是推介赵济安为边柳批示使,到时丢了边柳卫,皇上见怪下来,你又如何担负?”
说罢,取出一函件,早有寺人霍启,将信呈上天子玉案。
一日,孟伦至知府衙门拜见穆子丰,见其正伏案深思。
毕家此番大获全胜,招安之事已成,赵济安有了大功。李让知事情已成成,赶快又从天顺军大营拿来白银二万两,毕家一万五千两,赵济安又得五千两纹银。宝贝二十件,此中不乏珍惜之物,毕家十五件,赵济安五件。这赵济安此次不敢自藏,按穆子丰原意分派,并派一千边兵专门护送至京郊南“大丰园”,这毕老儿见又来了如此宝贝、银钱,乐得眼也开了花。毕成也不食言,一月后,便让其去业州当了知府,此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