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七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八(之一)
阿难。云何名为天下倒置。是有统统。分段妄生。是以界立。非因所因。无居处住。迁流不住。是以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窜改众天生十二类 迷毕竟无。成究竟有。有故立界。隔别分歧。故云分段。非因此因。无住而住。因能生果。果住于因。因果相生。迁流不竭。世由此立。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宛转十二。窜改有精亦十二也 二明倒置相生
二返妄归真辨职位之相三。初辨渐次修行者。前由无明动彼埋头。从细至粗。遂成三相及二倒置 又由天下和合相涉根尘相对成业性故。十二辨别。类生不同。流浪苦海如汲井轮。其犹空华于湛夺目乱生乱灭。此皆尘劳烦恼净化真性不得清净。今欲转染归净返流复源。故立渐次修行觉得对治。下喻云。如净器中撤除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由此渐次以登时位也 文二。一结宿世后二。一结前倒置因
云何助因。阿难。如是天下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统统众生皆依食住 皆依食住者。食以资益诸根大种。心心所法能生喜乐相续执持。故有四种。段谓分段。以欲界香味触三正消变时有资益义。乃名为食。触食。谓根境识三和合。能引认识相应触起。触对前境。能生喜乐。资益诸根及心心所故。思食。谓认识相应思与欲俱转。于可意境但愿偏胜有资益义故。识食谓第八识。由前三食缘助权势。令此第八体有增胜。故能执持诸根大种。能与诸法为长养因。有摄益义。故名为食。如四食章 二别示食辛过患三。一劝令断
阿难。统统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人间五种辛菜 有资益义。皆名为甘。不正消变能坏身心。皆名为毒。五辛者。谓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性热气荤味辣。修行者食。能杀法身。如食毒也。故须断之 二示过患二 一现同鬼住
本此无住。建立天下及诸众生 无同异相也。依前同异觉得底子。而得生起无同异也。之前二相。恰是无明梨耶识体。虽分同异。一念转成微细生灭。满是无明。今后变起江山大地根身种子。故起信云。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以依动故能见。依能见故境地妄现。维摩云。从无住本立统统法。此即无明无因故云无住 二别明倒义三。一众生倒置二。一因迷有相
是故天下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图成业性故。十二辨别。由此轮转。是故交间声香味触。穷十二变。为一旋复 内由动相。外感风轮。故有声现。因空生摇。坚明立碍。故有色立。金风相摩。则有火光。火则有气。气则香也。宝明生润。火光上蒸。由斯流水。水有冷暖。故成触也。触分涩滑。与舌相对。则有味生。五境合意。则名为法。此六尘境与内根妄图。和合混乱。由此造作统统诸业。故成业性。业必有报。十二品类由此辨别。故成轮转。是故下结成旋复。旋复亦轮转也。声香味触略举十二之四也 三类生不同三。一总标列
由因天下变易循环假倒置故。和合触成八万四千新故乱想。如是故有化相羯南流转国土。转蜕飞翔其类充塞 变易不常。假新换故。触境之处与想呼应即便受生。新故乱想者。因即不循仁义。厌故取新。但徇己情。爱彼忘此。假托不实。变受异身。又化生初质风触即坚。既无本形。因触而立。此取转受异身。名之为化。故云转蜕也。羯南云硬肉 五障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