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春带着满肚子的苦衷回了住处,童嬷嬷见取信家的和另一个婆子一起抬了个小箱子过来,就晓得里头的东西不轻,等接过来,还是被它的重量吓了一跳。
唐曼宁道,“母亲要姨娘们也跟着回京,依我看倒不必如此,路途颠簸,还是留下吧。”
“天然是不能随便说,不管甚么话说出口前先想三遍。”童嬷嬷最担忧的就是这小五,她脑筋灵,心眼儿多,可胆量也大,客岁挨了一回打,人虽慎重了,可时不时的冒出来个如许那样的主张,连她娘都不必然能管住她。
她这话也太直白了,一点儿不带拐弯儿的,急得春雁直给她打眼色。
唐辎道,“你们都是大女人了,听话――等回了都城好好孝敬长辈们,府里的端方比这边儿多些,你们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只要在长辈们跟前把端方守住了,遇事不要强出头,在那里都是一样的。”
唐辎不肯两个女儿难过,故作轻松,“快把眼泪收了,不必难过,用不了两三年,为父就能回京与你们团聚。”
唐辎道,“来岁的秋闱才是端庄要上心的,出来游学不过是为了见见世面,早些归去也好,静下心来多读读书。”
宋大师的内心早就定了主张,也不辩论,点头应下了,倒是小五,等她娘走了,“我们既然奉侍了女人,天然是跟着女人。”
曼春悄悄点头,“你就不怕没了你的月钱,你家里人会饿肚子?”
自从接到了王氏的信,唐辎考虑了几天,将两个女儿叫到跟前,把王氏的信给她们看了。
曼春悄悄戳了她一下,唐曼宁咬了咬唇,故作不解道,“他大老远的从都城来这边儿书院肄业,只待了一年就要走,也太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