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大唐还是突厥,渭水之盟对于他们来讲都不过是一纸空文,在大唐与突厥之间,真正的战役本就不存在。
李恪奉告李世民此事的目标只要一个,那就是谋夺朔方。
这一战,颉利有必胜之心,而与此同时,这一战也关乎颉利在突厥中的名誉和威望。
自去岁颉利对各部加赋,又强行插手各部内政,欲夺首级之权,各部首级对颉利就已经很有微词,此番又方才开春,恰是规复元气的时候,却又被颉利强征了兵马,他们对颉方便愈发地不满。
世事瞬息万变,疆场之上尤是如此。
李恪在突厥为质,本就到处受制,如果此时大冒昧然北袭朔方,必将会引发颉利的肝火,到了当时,颉利必然会拿李恪开刀,李恪的安然都没有半分保障了。
苏定方听了李恪的话,顿时惊诧。
颉利为在此战扬威,借此通过李恪震慑大唐,颉利还特地将李恪带到了身边,亲身观赏此战。
戋戋一个薛延陀又算得了甚么,还不是手到擒来。
碛北和薛延陀,对傲岸的颉利而言是一种屈辱,他不会答应如许的屈辱存在更长的时候。
铁勒九部曾为突厥臣属,在纵横北地的颉利的眼中,铁勒人固然一时猖獗,从阿史那社尔手中夺得了碛北之地,但只要他雄师压境,他便能刹时击破铁勒人的胆,重夺碛北。
颉利之弟欲谷设率各部征集而来的十万雄师往东,取回纥,而颉利本身则亲率汗庭最为精锐的突厥四设往西,取薛延陀。
“三皇子,你看我突厥兵威如何?”颉利指着身后突厥四设的八万雄师,对李恪对劲道。
大唐与突厥之间迟早必有一战,而李恪那种进退两难的局面也迟早都会道对,独一的辨别不过是时候罢了。
苏定方的话天然不错,但李恪却也有他的考量。
不过李恪固然不看好颉利此战的成果,但却不影响他把颉利捧地更高些,毕竟捧得越高,他摔地才会越疼,才会越惨。
暮年大唐曾多次挞伐朔方的梁师都,但每次功成期近之时,突厥人便会南下扰乱,助梁师都守城,以是大唐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戋戋朔方一地,竟扎在大唐北线十年,大唐如芒在背,但却一向拔之不去。
再者颉利不但不清楚对方的气力,他对本身的气力也过分高估。
铁勒九部,此中气力最为微弱的当属薛延陀与回纥两部。
“三皇子之言,甚得本汗之心,哈哈。”颉利听了李恪的话,拍了拍李恪的肩膀,放声笑道。
苏定方不解地问道:“既然殿下晓得陛下必攻朔方,又为何要送这封信?”
碛北之战终究胜负如何,与李恪无关,李恪真正体贴的是如何借助颉利北伐之事,为本身,为大唐打劫更多的好处。
最要命的是大战当前,颉利竟将李恪的阿谀之语当了真。
这一战的成果如何,李恪天然也不晓得,但李恪却晓得,铁勒九部的气力毫不会大要看起来这般简朴,铁勒人能够在将来突厥谢幕后占有草原,毫不会是易与之辈,颉利以如此傲岸的姿势与铁勒作战,视敌为弱,虽两军还未比武,颉利已经输了三成。
可如果再颉利北伐以后大唐仍未攻陷朔方,那比及颉利南援,李恪的处境便是一局如何盘都盘不活的死棋了。
大唐与朔方一战,如果在颉利北伐之前成事,到时就算颉利想要问罪李恪,那颉利也要衡量一下现在的局势。看看颉利在突厥罹难,碛北大战,朔方丧失以后还可否有跟大唐决斗的本钱。如许一来,颉利还会有所顾忌,李恪便多了一份朝气。
突厥四设,乃是撤除颉利的附离狼卫外全突厥最为精锐的士卒,兵甲、人马俱是如此,颉利在大战前这么跟李恪讲天然是有夸耀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