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看着颜相时急不成耐的模样,李恪的内心已经有了猜想。
李世民举动手中的供词,对李恪问道:“恪儿,此事但是真的?”
自古以来,凡是谏官,便甚少有以言开罪的,李唐一朝也是如此,但这并不代表着谏官便能够胡言乱语,百无忌讳。
李世民道:“我大唐建国以来,虽不以言开罪,但不代表你便能够胡言猖獗,本日,你如果拿不出证据来,朕毫不饶你。”
恒安城下,李恪知之存亡与度外的所作所为张公瑾至今还服膺于心,那些慷慨之语岂是一个通敌之人所能说出的。
除了长孙无忌那只老狐狸,另有谁会如此大费周章地跟他过不去?
颜相时不过是一个正五品上的谏议大夫,他在突厥并无眼线,突厥之事为何他会如此清楚,李恪这么说,不过也就是但愿奉告李世民,颜相时的背后必有旁人教唆,而教唆的人是谁,李恪不消想都晓得。
国宴之上,竟弹劾大唐皇子私通突厥,纵放要犯,不管成败与否,李世民的脸上都欠都雅。
李恪之言方落,颜相时便辩驳道:“与她无关?可下官获得的动静倒是殿下与那突厥公主早有交谊,故而枉顾国法。”
不过此时的颜相时却来不及思虑这些,他得了李恪的话,当即对李世民道:“启禀陛下,楚王认罪了。”
李世民问道:“你为何要这么做?”
李恪道:“启禀父皇,阿史那云虽是突厥公主,但却心向大唐,曾数次救儿臣性命,更助儿臣肃除颉利亲信,突厥权臣康苏密,叫颉利痛失一大助力,于我大唐而言自是功臣。”
大殿当中对李恪印象不差的众位大臣也纷繁站了出来,指着颜相时道:“我大唐危难之际,恰是楚王殿下挺身而出,现在你却如此歪曲楚王,实乃包藏祸心,罪该万死。”
李恪想过颜相时弹劾本身的来由,但没想到竟是私纵阿史那云之事。
颜相时硬着头皮道:“颉利有女阿史那云,亦为阿史那氏女,本已为我唐军所俘,然殿下擅权,自作主张将阿史那云纵走,莫非不是通敌纵敌之过吗?”
此事极易查证,颜相时再傻也不会撒如许一个轻易戳穿的谎去歪曲当朝亲王,这与求死何异?
颜相时听着李恪认了下来,当即送了一口气,李恪只要认了供词之事,离他认罪也就不远了。
在张公瑾看来,颜相时弹劾李恪通敌,实在是好笑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