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命人传来房玄龄呈上的奏疏,草草地看了几眼,脸上暴露了笑意。
甘露殿,内殿,书房。
武媚娘的行动给狄仁杰敲响了警钟,他也晓得了李恪为何对李璄开宫之事如此体贴的启事,李恪担忧的向来都不是李璄,而是后宫,李恪是怕大唐重蹈西汉之复辙,后宫干政,外戚乱权。
摆布高句丽迟早都是要打的,如果能耗损其国力,已备来年开战天然也是功德,岑文本道:“陛下知兵,此计可行。”
岑文本问道:“陛下所言是高句丽吧。”
对于岑文本和杜如晦的话,李恪倒是并不料外,朝堂中想要东征的人很多,但多以武臣为主,文臣中大多还是反对李恪在继位的次年便大动兵器的。
李恪道:“朕立突厥女汗,是为分西突厥之力,开辟西域,复汉之丝绸之路,以利我大唐民生,但西域情势庞大,阻力极大,又何止一个西突厥。吐蕃居于高原,亦有志于西域,故朕觉得欲开西域,必先做万全筹办,安定余患,以免腹背受敌,如此才可,众卿觉得然否?”
“恩,如此最好。”
李恪笑道:“很好,只是此事件早不宜迟,还需尽快推行。眼下册封整合东西突厥,册封女汗的事情不日便将传至漠北,届时各族担忧突厥坐大,祸及本身,为求我大唐庇护必然从命。”
李恪开口,席君买赶紧进殿,回道:“启禀陛下,此时恰是白天,却突现太白星,宫人们觉着讶异,故而喧闹了几分,还望陛下恕罪。”
房玄龄呈上的奏疏中,以漠北并西突厥各部分别都督府和州县,以各部首级为都督或刺史,直命于长安,类比山南部族,如此一来漠北官员任免之政令尽出朝廷,相互节制,天然渐趋归服。
但漠北对于李恪的臣服是建立在武力和鲜血之上的,臣服于李恪不代表臣服于大唐今后的帝王,草原部族尚强而轻义,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行动,将来有朝一日,如果李恪不在了,他们还会一样忠于大唐的新君吗?
待房玄龄应下后,李恪点了点头,而后接着道:“实在朕本日请诸位来此除了商讨突厥之时,另有别的一要事要同诸位商讨。”
并且另有别的一个首要的原因,那就是此事干系到李璄的太子之位。
李恪不过是想先提东征之事,而后再稍作让步,让薛仁贵先打前战,如果高句丽反击,战局扩大,李恪恰好有了开战的来由,如果不成,最差也能耗损高句丽的国力。
不过要做成这件事并不轻易,李恪一样不能冒然为之,也是在清算南北衙禁军,尽收天下各折冲府实权后,才借着册封突厥女汗的当口行此事。
李恪道:“不错,恰是高句丽,东征高句丽,灭其鼎祚此乃先皇遗志,朕合法行之。”
以是李恪要做的就是在他在位期间,完整赛过漠北,把漠北变成大唐的边陲之地,如此一来才可保漠北百年安宁。
不过李恪也晓得眼下的环境,他本来也没有希冀宰相们在此时就能支撑他出兵。
房玄龄应道:“陛下说的是,臣回衙后便马上措置此事。”
正如李恪所言,李恪下旨整合东西突厥,册封阿史那云为突厥女汗,为的可不是求一个强大的突厥,李恪的目标是要借册封女汗之势重新分别漠北,将全部漠北收于大唐治下,今后成为大唐国土,是实际意义上的归编,而不在是口中上的降服。
岑文本想了想,道:“高句丽傲慢,为祸辽东,定当灭之,只是眼下恐怕还不是时候啊。”
狄仁杰的背后站着李恪,狄仁杰天然是不惧武媚娘的,不过狄仁杰也并未就孔殷火燎地将武媚娘的事情奉告李恪,因为狄仁杰晓得,一旦将此事奉告李恪,必会使得帝后生隙,狄仁杰在李璄跟前也不好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