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前的传国玉玺,李恪和李靖都木在了大帐当中,谁都没有脱手去拿。
不过现在的他已经没有了与大唐一争高低的自傲,他现在想做的只是保命。
和氏璧,本就是世家罕见的绝世美玉,曾叫东周诸国垂涎的珍宝,更何况现在的他另有一层更加特别的意义。
唐军士卒在李恪的引领之下齐声高喝,全部阴山都为之震惊,仿佛能够中转九天。
在李恪的身后,李靖看着面前的一幕,心中已经有了计算,面前的这个三皇子只怕是野心不小。
跟着一道缝在木盒的上沿被李恪翻开,一丝莹红色的柔光自盒缝中倾斜而出,映亮了李恪全部手掌,一种温凉之感从李恪的手中传到了内心。
苏尼失对颉利倒也还不错,见颉利来投,当即便将颉利收纳,可颉利还没安稳上几日,便俄然有人来报,大同道行军总管李道宗率军前来,要苏尼失交出颉利,不然便要率雄师踏平苏尼失部。
而在玉玺的边角,则看到了昔年王莽反叛,被太后掷于地上,而后以黄金修补的一角。
传国玉玺起自秦,乃秦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以和氏璧雕刻而成,自古以来便是皇权的凭据。
可就在颉利方才筹办拜别,李道宗已经落空了耐烦,率军大肆打击,苏尼失抵挡不住,突厥军大败,苏尼失只地投降。
颉利无法,只能再转马头,前去灵州西北的苏尼失处,欲过苏尼失的地盘往西投奔一样与唐反面的吐谷浑。
李恪在突厥为质,恒安城下李恪所为数万大唐将军皆看在眼中,李恪在北地军中声望甚高,跟着李恪的一声高喝,大唐士卒们顿时被扑灭了。
只可惜这玉玺毕竟要带回长安交给李世民,李恪手持玉玺,悄悄地摩挲着,心中的野心已经悄悄滋长。
“传国玺啊传国玺,来日也许要将你交出,但总有一日,我会要你在重回我的掌中。”李恪低头看动手中的传国玉玺,暗自下了决计。
颉利统共只十余人,而张宝相麾下过千,颉利如何能是敌手,被张宝相随之活捉。
昔年横行天下,凌霸中原的突厥颉利可汗,现在已成丧家之犬,欲渡大漠,逃回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