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庶子夺唐 > 第四十三章 晋阳城

我的书架

论宗亲干系,李奉慈毫分歧于李道彦、李孝节之流,李奉慈之父李湛早故,托子于李渊照看,李奉慈自幼便在李渊身边长大,儿时还是李世民的玩伴,同李世民走的极近,大唐宗亲中李世民的堂兄弟很多,唯李奉慈可长留于晋阳,此中原因便在于此。

李奉慈纨绔之名远传,就连远在长安的李渊都已晓得,故而下口谕伤叱,赐李奉慈绢二百匹,命他买些经史文籍熟读,修身养性。

更何必,李恪来河东,是为经略北线,为将来灭国薛延陀做筹办,可不是来受气的。

李绩道:“渤海郡王在晋阳城的宗亲后辈中名誉颇高,一应宗亲都以渤海郡王马首是瞻,今后多数督在太原行事,凡事还需避着几分,免得闹大,多数督和郡王脸上需欠都雅。”

自太上皇李渊祖父、楚王李恪高祖李虎因功追封唐国公,李虎之子李昞袭爵,而后待李昞亡故,李渊七岁袭爵,拜太原留守,起兵立国,乃至本日。

晋阳城外,李恪率众策马而立,看着面前矗立巍峨的晋阳城,不由也心生喟叹,感慨道:“控带江山,踞天下之肩背。晋阳,果然天下雄城。”

李绩笑道:“如此说来,本日多数督终至晋阳,也算是了了一桩苦衷了。”

李恪道:“本王幼年虽也曾掌扬州,但却不通边务,倒是长史在并州坐镇多年,高低都熟谙,今后本王在晋阳,还需长史多多互助啊。”

李恪也笑道:“我大唐自晋阳起兵,百战而有天下,本王身为大唐皇子,岂能不至晋阳。”

不过李奉慈虽因儿时交谊而得殊遇,但其人幼年时便游手好闲,现在更是一纨绔后辈,名誉不佳。武德年间,乃至就连李渊都曾有言:“我怨仇有善,犹擢以不次,况于亲戚而不委任?闻汝等唯昵近小人,好为不轨。先王坟典,不闻习学。今赐绢二百匹,可各买经史习读,务为善事!”

李恪问道:“本王以往也曾在扬州为官,统领处所,自夸还懂些门道,只是各地分歧,并州也不比扬州,长史可有何能嘱托于本王的?”

李恪看着晋阳城外已经在迎候的世人,对李绩问道:“城下世人,哪个是渤海郡王?”

李恪点了点头道:“不错,贞观四年本王为质南下,路子太原,但却因路程仓猝,故而只是过路,未能过夜城中,深为可惜。”

李渊身为天子,李渊所言,待李奉慈已是宽仁,可李奉慈倒好,竟对李渊的口谕置若罔闻,得了李渊的犒赏后竟拿着这些犒赏直奔了青楼,欢愉去了,李渊拿他也无甚体例,久而久之也对他不管不顾了。

以往李奉慈在太原作威作福惯了,也常有冲犯到多数督府的时候,李绩行事谨慎,不肯同李奉慈相争,但现在分歧,现在来了一个比李奉慈更横的主儿,李绩岂能不借势给李奉慈下个绊子?

李绩看着城下,对李恪回道:“李奉慈仿佛并不在城下,难不成竟不知多数督抵晋之事?”

李恪侧身看着李绩,李绩竟是一副煞有介事的模样,仿佛有些言之有物的意义,因而问道:“哦?不知何事,还望长史见教。”

李绩照实回道:“晋阳城勋贵宗亲虽多,但若论辈分,当属渤海王李奉慈为高。”

李绩虽是武臣,但却远比朝中的那些文官更善巴结之道,李绩的话有几分真,李恪也拿不准,不过李绩既说了这番话,李恪倒也无妨顺着李绩的话再问上一问。

大师好,我们公家.号每天都会发明金、点币红包,只要存眷便能够支付。年底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师抓住机遇。公家号[书友大本营]

唐之一国,初见于商,后为周成王所灭,封于其弟叔虞,史称唐叔虞,唐叔虞故,其子燮继位,遂改唐为晋,徙居晋水。

推荐阅读: 神狱之门     位面宇宙     神秘梦魇     我和宝藏女孩同桌一起逆袭     美漫世界里的大蛇     英雄联盟之全能天才     妙手仙医1     到底穿了多少本书?     超凡兵王     你从盛夏走来     我是体育老师     爱似繁花情似火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