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道:“东宫不比王府,宫中表里人手都尚未清除,并且不免也有和我们心机不一的人在东宫。今后我们在东宫说话还是谨慎些的好。”
武媚娘走到李恪的身边,拉着李恪的手腕道:“三今后便是立储大典,届时百官朝贺,三郎便当在天下人的面前加身太子朝服,为万民所钦慕,媚娘为太子殿下贺。”
“哈哈哈...”
李恪笑道:“不瞒你说,十三年前,我以汉中郡王身份居于东宫时,我便曾在宜秋殿看着太极宫立言,来日如有良机,我也当登临储位,做这东宫的仆人。当时想来,我要成事又该是多么艰巨,未曾想事到现在,我竟已所梦得成了。”
李恪站在显德殿中,看着殿中熟谙的安排,拍了拍殿中合抱粗细的石柱,仿佛看到了当年李世民在此即位的场景。
李恪笑道:“有李承乾之事在前,父皇行事谨慎些也是能够的,不过父皇的企图和于志宁的来意你也不必多猜了,待大封以后,于志宁来了东宫,我先尝尝于志宁的意义,他若能为我所用,便留于东宫,如果不能,我也有体例叫他在东宫待不下去。”
武媚娘说着,竟也屈膝而下,对着李恪的面行了个宫礼。
东宫位处太极宫之东,因为储君所居,故虽不及太极宫那般宏伟奢贵,但也是层台累榭,都丽堂皇。
武媚娘道:“陛下将岑师、马周和王玄策等人留任于东宫,似有为三郎培养潜邸之臣的意义,但却又留于志宁在此,仿佛对三郎并非全然放心。”
李恪感慨着对武媚娘道:“武德九年底,我曾在此看着父皇在此即位,彼时我观父皇之状,登殿如挟天威,至今影象犹新,未曾想现在竟已畴昔十三载了。”
东宫属官,多为楚王府旧臣和原就与李恪交好的臣子,唯有于志宁一人官职未动,本就是废太子李承乾的太子左庶子,而他天然就是和李恪心机不一的人。
承乾既废,新储当立跟着一封策李恪为储的圣旨自门下省应诏而出,大唐储位之争就此盖棺定论,大唐也终究迎来了新的储君,也是大唐的第四位太子。
胡国公秦叔宝护驾肃敌有功,拜太子少保,转右武候大将军;尚书右司郎中马周升任尚书右丞,兼太子右庶子;原楚王婚事府薛仁贵拜检校右骁卫将军,以检校右骁卫将军衔统太子内率府...
武媚娘看着李恪的模样,笑道:“十三载既过,当年在殿外几无人问津的郡王庶子,竟已入主东宫,成了大唐储君。”
武德九年底,玄武门后,李世民即位称帝,当时的太上皇李渊还居于太极宫,故而李世民只能携百官于东宫即位,李恪所言也恰是那日的事情。
李恪道:“媚娘不必担忧,仁贵率卫率正在外守着,旁人进不来。”
#送888现金红包# 存眷vx.公家号【书友大本营】,看热点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李恪生于长安,对于东宫和显德殿都不陌生,但现本日李恪站在显德殿外时,李恪才感觉这仿佛这是本身第一次真正地熟谙这个殿宇。
武媚娘听着李恪的话,脸上不经意间便暴露了笑意,只依常理,亲王位封太子,若无严峻的变故,原亲王正妃便是理所当然的太子妃,此事并无疑异,但这话自李恪口中说出和自旁人丁中说出是分歧的,李恪本身提及此事也足见李恪对武媚娘的正视和偏疼了。
李恪轻笑了一声,俯身扶起了武媚娘,道:“媚娘当与我同贺,太子妃受册,与太子同日传制,届时待我正式受封太子之日,便也是你册为太子妃之时,届时媚娘亦当受诸王妃、公主并表里命妇拜贺。”
李恪听着武媚娘的话,问道:“媚娘说的心机不一的人但是于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