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经注 > 第10章 河水四(3)

我的书架

砥柱,山名也。昔禹治大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三穿既决,水流疏分,指状表目,亦谓之三门矣。山在虢城东北,大阳城东也。《搜神记》称:齐景公渡于江沈之河,鼋衔左骖,没之,众皆惊惕。古冶子因而拔剑从之,邪行五里,逆行三里,至于砥柱之下,乃鼋也。左手持鼋头,右手挟左骖,燕跃鹄踊而出,仰天大喊,水为逆流三百步,观者皆觉得河伯也。亦或作江沅字者也。若因地而为名,则宜在蜀及长沙。案《春秋》,此二土并景公之所不至,古冶子亦无因此骋其勇矣。

又东过砥柱间。

孟明果覆秦师于此。崤水又北,左合西水,乱流注于河。河水又东,千崤之水注焉。水南导于千崤之山,其水北流,缠络二道。汉建安中,曹公西讨巴、汉,恶南路之险,故更开北道。自后行旅,率多从之。今山侧附路,有石铭云:晋太康三年,宏农太守梁柳,修复古道。太崤以东,西崤以西,明非一崤也。西有二石,又南五六十步,临溪有《恬漠先生翼神碑》,盖隐斯山也。其水北流注于河。河水翼岸夹山,巍峰峻举,群山叠秀,重岭千霄。郑玄案《地说》,河水东流,贯砥柱,触阏流。当代所谓砥柱者,盖乃阏流也。砥柱当在西河,未详也。余按:郑玄所说非是。西河当无山以拟之。自砥柱以下,五户已上。其间一百二十里,河中竦石桀出,势连襄陆,盖亦禹凿以通河,疑此阏流也。其山虽辟,尚梗湍流,激石云洄,澴波怒溢,合有一十九滩,水流迅急,势同三峡,破害舟船,自古所患。汉鸿嘉四年,杨焉言:从河高低,患砥柱隘,可镌广之。上乃令焉镌之,裁没水中,不能复去,而令水益湍怒,害甚常日。魏景初二年仲春,帝遣都督沙丘部,监运谏议大夫寇慈,帅工五千人,岁常修治,以平河阻。晋泰始三年正月,武帝遣监运大中大夫赵都城匠中郎将河东乐世,帅众五千余人,修治河滩,事见《五户祠铭》。虽世代加功,水流漰渀,涛波尚屯,及其商舟是次,鲜不踟躇难济,故有众峡诸滩之言。五户,滩名也。有神祠,通谓之五户将军,亦不知以是也。

周武王以封太伯后虞仲于此,是为虞公。《晋太康地记》所谓北虞也。城东有山,世谓之五家冢,冢上有虞公庙。《春秋穀梁传》曰:晋献公将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枣之璧,假道于虞?公曰:此晋国之宝也。曰:是取中府置外府也。公从之。及取虢,灭虞,乃牵马操璧,璧则犹故,马齿长矣。即宫之奇所谓虞、虢其犹辅车相依,唇亡则齿寒,虢亡则虞亦亡矣。其城北对长坂二十许里,谓之虞坂。戴延之曰:自上及下,七山相重。《战国策》曰:昔骐骥驾盐东,上于虞坂,拖延负辕而不能进。此盖其困处也。桥之东北出溪中,有小水,西南流注沙涧,乱流迳大阳城东,河北郡治也。涧水南流注于河。河水又东,左合积石、土柱二溪,并北发大阳之山,南流入于河。是山也,亦通谓之为薄山矣。故《穆天子传》曰:天子自盬己丑,南登于薄山窴軨之隥,乃宿于虞,是也。

又东至邓。

与倚亳川水合。水出北山矿谷,东南流注于清。净水又东迳廉洁城南,又东南流,右会南溪水,水出南山而东注净水,又东,合乾枣涧水。水出石人岭下,南流,俗谓之扶苏水。又南历奸苗北,马头山,亦曰白水原,西南迳垣县故城北,《史记》,魏武侯二年,城安邑、王垣,便是县也。其水西南流注净水,水色白浊,初会清流,乃有玄素之异也。净水又东南,迳阳壶城东,即垣县之壶丘亭,晋迁宋五大夫所居也。净水又东南流注于河。河水又东,与教水合。水出垣县北教山,南迳辅山。山高三十许里,上有根源,不测其深。山顶周圆五六里,少草木。

推荐阅读: 冲破星云     他的小仙女     修仙不修贱,还修个毛线     带着美女去修仙1     王爷变忠犬     逃出女儿国     辣手警花:总裁大人不要跑     半神之巅     桑林未晚     少年天师     欢迎来到实力至上主义小队     刚娶了唐僧他妈,你告诉我这是西游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