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经注 > 第23章 清水(2)

我的书架

又东过武德县南,又东南至荥阳县北,东入于河。

东过内黄县南为白沟。

白沟自县北迳戏阳城东,世谓之羛阳聚。《春秋左传·昭公九年》,晋荀盈如齐逆女,还,卒戏阳,是也。白沟又北,迳高城亭东,洹水从西南来注之。

故《卫诗》云,根源在左,淇水摆布。卫女思归,指觉得喻,淇水摆布,盖举水所入为摆布也。淇水又南,历枋堰,旧淇水东南流,迳黎阳县界南入河。《地理志》曰:淇水出共,东至黎阳入河。《沟洫志》曰:遮害亭西一十八里至淇水口是也。汉建安九年,魏武王于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故时人号其处为枋头。是以卢谌《征艰赋》曰:后背洪枋巨堰,深渠高堤者也。自后遂废,魏熙平中复通之。故渠历枋城北,东出,今渎破故堨。其堰悉铁柱,木石参用。其故渎南迳枋城西。又南分为二水:一水南注净水,水流高低,更相通注,河净水盛,北入故渠,自此始矣。一水东流,迳枋城南,东与菀口合。

淇水又东北,迳并阳城西,世谓之辟阳城,非也。即《郡国志》所谓内黄县有并阳聚者也。白沟又北,左合荡水,又东北流,迳内黄县故城南。县右对黄泽,《郡国志》曰:县有黄泽者也。《地理民风记》曰:陈留有外黄,故加内。《史记》曰:赵廉颇伐魏,取黄。即此县。

淇水又东北流,谓之白沟,迳雍榆城南。《春秋·襄公二十三年》,叔孙豹救晋,次于雍榆者也。淇水又北迳其城东,东北迳同山东,又东北迳帝喾冢西,世谓之顿邱台,非也。《皇览》曰:帝喾冢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中者也。

《上党记》曰:长平城在郡南山中。

沁水又东,光沟水注之。水首受丹水,东南流,界沟水出焉。又南入沁水,又东南流,迳成乡城北,又东迳中都亭南,左合界沟水,水上承光沟,东南流,长明沟水出焉。又南迳中都亭西,而南流注于沁水也。

淇水又东屈而西转,迳顿丘北。故阚骃云:顿丘在淇水南。《尔雅》曰:山一成谓之顿丘。《释名》谓一顿而成丘,无高低小大之杀也。《诗》所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者也。魏徙九原、西河、土军诸胡,置土军于丘侧,故其名亦曰土军也。又屈迳顿丘县故城西,《古文尚书》觉得观地矣,盖太康弟五君之号曰五观者也。《竹书编年》晋定公三十一年,城顿丘。《皇览》曰:顿丘者,城门名顿丘道。世谓之殷,皆非也,盖因丘而为名,故曰顿丘矣。淇水东北,迳枉人山东,牵城西。《春秋·定公十四年》,公会齐侯于牵者也。杜预曰:黎阳东北有牵城,即此城矣。淇水又东北,迳石柱冈,东北注矣。

淇水出河内隆虑县西大号山。

又东与丹水合,水出上党高都县故城东北阜下,俗谓之源源水。《山海经》曰:沁水之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水出焉,即斯水矣。丹水自源东北流,又屈而东注,左会绝水。《地理志》曰:高都县有莞谷,丹水所出,东南入绝水是也。

《山海经》曰:淇水出沮洳山。水出山侧,颓波漰注,冲激横山,山上合下开,可减六七十步,巨石磥砢,交积隍涧,倾澜渀荡,势同雷转,激水散氛,暧若雾合。又东北,沾水注之。水出壶关县东沾台下。石壁高贵,昂藏隐天,泉流发于西北隅,与金谷水合,金谷即沾台之西溪也。东北会沾水,又东流注淇水。淇水又迳南罗川,又历三罗城北,东北与女台水合。水发西北三女台下,东北流注于淇。

绝水出泫氏县西北杨谷,故《地理志》曰:杨谷,绝水所出。东南流,左会长平水。水出长平县西北小山,东南流,迳其县故城,泫氏之长平亭也。《史记》曰: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使廉非常将,后遣马服君之子赵括代之。秦密使武安郡白起攻之。括四十万众降起,起坑之于此。《上党记》曰:长平城在郡之南,秦垒在城西,二军共食流水涧,相去五里。秦坑赵众,收头颅,筑台于垒中,因山为台,崔嵬桀起,今仍号之曰白起台。城之摆布,沿山亘隰,南北五十许里,东西二十馀里,悉秦、赵故垒,遗壁犹存焉。汉武帝元朔二年,以封将军卫青为侯国。其水东南流注绝水。绝水又东南流,迳泫氏县故城北。《竹书编年》曰:晋烈公元年,赵献子城泫氏。绝水东南与泫水会,水导源县西北泫谷。东流迳一故城南,俗谓之都乡城。又东南,迳泫氏县故城南,世祖建武六年,封万普为侯国。而东会绝水,乱流东南入高都县,右入丹水。

推荐阅读: 邪皇抢婚:第一杀手狂妃     仙御九霄     大红棺     契约缠情:帝国老公难伺候     天域神尊     丧尸边缘     盗尊窃神     总裁,请放手     神兽V5:小冤家,很可口     天上有棵爱情树     天煞灾星     天机江湖之天人界:生死间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