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经注 > 第29章 易水(2)

我的书架

滱水又东,右苞马溺水,水出上曲阳城东北马溺山,东北流迳伏亭。《晋书隧道记》曰:望都县有马溺关。《中山记》曰:八渡、马溺,是山曲关键之地,二关势接,疑斯城便是关尉宿治,异目之来,非所详矣。马溺水又东流注于滱。

滱水又东北迳依城北,世谓之依城河。《地说》无依城之名,即古葛城也。

《地理志》曰:博水自望都东至高阳,入于河。

晋太初元年复为国,今谓是城为博野城。滱水又东北,迳侯世县故城南,又东北迳陵阳亭东,又北,左会博水。水出望都县,东南流,迳其县故城南,王莽改名曰顺调矣。又东南潜入下地下。博水又东南循渎,重源涌发,东南迳三梁亭南,疑即古勺梁也。《竹书编年》曰:燕人伐赵,围浊鹿。赵灵王及代人救浊鹿,败燕师于勺梁者也。今广昌东岭之东有山,俗名之曰浊鹿罗。城地不远,土势相邻,以此推之,或近是矣,所未详也。博水又东南,迳谷梁亭南,又东迳阳城县,散为泽渚,渚水潴涨,方广数里,匪直蒲笋是丰,实亦偏饶菱藕,至若娈童卯角,弱年崽子,或单舟采菱,或叠舸折芰,长歌阳春,爱深渌水,掇拾者不言疲,谣咏者自流响,于时行旅过瞩,亦有慰于羁望矣,世谓之为阳城淀也。阳城县故城近在西北,故陂得其名焉。《郡国志》曰:蒲阴县有阳城者也。今城在县东南三十里。其水又伏流循渎,屈清梁亭西北,重源又发。博水又东迳白堤亭南,又东迳广望县故城北,汉武帝元朔二年,封中山靖王子刘忠为侯国。又东合堀沟,沟上承清梁陂。又北迳清冷城东,即将梁也。汉武帝元朔二年,封中山靖王子刘朝平为侯国。其水东北入博水,博水又东北,左则濡水注之。水出蒲阴县西、昌安郭南。《中山记》曰:郭东有舜氏甘泉,有舜及二妃祠。稽诸传记,无闻此处,世代云远,异说之来,因而乎在矣。其水自源东,迳其县故城南,枉渚回湍,率多曲复,亦谓之为曲顺水也。张晏曰:濡水于城北,曲而西流,是受此名。故县亦因水名而氏曲逆矣。《春秋左传·哀公四年》,齐国夏伐晋,取曲逆,是也。

滱水又东,右会长星沟,沟出上曲阳县。西北长星渚,渚水东流,又合洛光水,水出洛光沟,东入长星水,乱流东迳恒山下庙北。汉末丧乱,山道不通,此旧有下阶神殿,中世以来岁书法族焉。晋、魏改有东西二庙,庙前有碑阙,坛场列柏焉。其水又东迳上曲阳县故城北,本岳牧朝宿之邑也。古者,天子巡狩,常以岁十一月至于北岳,侯、伯皆有汤沐邑以自斋洁。周昭王南征不还,巡狩礼废,邑郭仍存。秦罢井田,因以立县,城在山曲之阳,是曰曲阳,有下,故此为上矣。王莽之常山亭也。又东南流,胡泉水注之。水首受胡泉,迳上曲阳县南,又东迳平乐亭北,左会长星川,东南迳卢奴城南,又东北,川渠之左,有张氏墓冢,有《汉上谷太守议郎张平仲碑》,光和中立。川渠又东北合滱水,水有穷通,不常津注。

滱水历县东,分为二水,一水枝分,东南流,迳解渎亭南。汉顺帝阳嘉元年,封河间孝王子淑于解渎亭,为侯国,孙宏,即灵帝也。又东南迳任邱城南,又东南迳安郭亭南。汉武帝元朔五年,封中山靖王子刘博为侯国。其水又东南流入于虖池,滱水又东北流,迳解渎亭北,而东北注也。

滱水又东迳乡城北,旧卢奴之乡也。《中山记》曰:卢奴有三乡,斯其一焉。

推荐阅读: 恐慌沸腾     奋斗在洪武末年     风水透视神医     明朝第一驸马     大灾变纪元     大明文魁     武逆诸天     蜜桃成熟时     修行之万能系统     玄冥仙尊     赛高小学生     辉尽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