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在沮阳城东南六十里居庸界,故关名矣。更始使者入上谷,耿况迎之于居庸关,便是关也。其水导源关山,南流历故关下,溪之东岸,有石台三层,其户牖扇扉悉石也,盖古关之候台矣。南则绝谷,累石为关垣,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山岫层深,侧道褊狭,林鄣邃险,路才容轨。晓禽暮兽,寒鸣相和,羁官游子,聆之者莫不伤思矣。其水历山南,迳军都县界,又谓之军都关。《续汉书》曰:尚书卢植隐上谷军都山,是也。其水南流出关,谓之下口,水流暗藏十许里也。
昔彭宠使狐奴令王梁,南助光武起兵,自是县矣。漯馀水於县西南,东入沽河。故《地理志》曰:漯馀水自军都县东,至潞,南入沽,是也。
鲍邱水出御夷北塞中,南流迳九庄岭东,俗谓之大榆河。又南,迳镇东南九十里西密云戍西。又南,左合道人溪水。水出北川,南流迳孔山西,又历密云戍东,左合孟广<山刑>水。水出<山刑>下,<山刑>甚嶒峻,峨峨冠众山之表。其水西迳孔山南,上有洞窟开通,故乡俗以孔山流称。<山刑>水又西南至密云戍东,西注道人水,乱流西南,迳密云戍城南,右会大榆河。有东密云,故是城言西矣。大榆河又东南流,白杨泉水注之。北发白杨溪、望离,右注大榆河,又东南,龙刍溪水自坎注之。大榆河又东南出峡,迳安州旧渔阳郡之滑盐县南,左合县之北溪水。
又北屈,东南至狐奴县,西南,入于沽河。
鲍邱水
又东南至泉州县,与清河合,东入于海。清河者,派河尾也。
东流过军都县南,又东流过蓟县北。
屈而东南流,迳潞城南。世祖拜彭宠为渔阳太守,治此。宠叛,光武遣游击将军邓隆伐之,军因而水之南。光武策其必败,果为宠所破,遗壁故垒存焉。鲍邱水又东南入夏泽。泽南纡曲渚一十馀里,北佩谦泽,眇望无垠也。
鲍邱水从塞外来,南过渔阳县东。
沽河又东南迳泉州县故城东,王莽之泉调也。沽水又东南合清河也,今无水。
沽水西南流,迳狐奴山西,又南迳狐奴县故城西,渔阳太守张堪于县开稻田,教民种殖,百姓得以殷富。儿歌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岐。张君为政,乐不成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沽水又南,阳重沟水注之,水出狐奴山,南转迳狐奴城西,王莽之所谓举符也。侧城南注,右会沽水。沽水又南,漯馀水注之。
漯馀水出上谷居庸关东。
鲍邱水自雍奴县故城西北,旧分笥沟水东出。今笥沟水断,众川东注,混成一渎,东迳其县北。又东与泃河合,水出右北平无终县西山、白杨谷。西北流迳平谷县,屈西南流,独乐水入焉。水出北抱犊固,南迳平谷县故城东。后汉建武元年,光武遣十二将,追大枪、五幡,及平谷,大破之因而县也。其水南流入于泃,泃水又左合盘山川,水出山上,其山峻险,人迹罕交。去山三十许里,望山下水,可高二十馀里,素湍皓然,颓波历溪,沿流而下,自西北转注于泃水。泃水又东南迳平谷县故城东南,与洳河会。水出北山,山在傂奚县故城东南。东南流迳博陆故城北,又屈迳其城东,世谓之平陆城,非也。汉武帝玺书封大司马霍光为侯国。文颖曰:广博陆平,取其嘉名而无其县。食邑北海、河东。
漯馀水故渎东迳军都县故城南,又东,重源潜发,积而为潭,谓之漯馀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