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志》曰:渝水首受白狼水,西南巡山,迳一故城西,世觉得河连城,疑是临渝县之故城,王莽曰凭德者矣。渝水南流,东屈与一水会,世名之曰{栱血}伦水,盖戎方之变名耳。疑即《地理志》所谓侯水北入渝者也。《十三州志》曰:侯水南入渝。《地理志》盖言自北而南也。又西南流注于渝。渝水又东南迳一故城东,俗曰女罗城。又南迳营丘城西。营丘在齐,而名之于辽、燕之间者,盖燕齐辽迥,侨分地点。其水东南入海。《地理志》曰:渝水自塞外南入海。一水东北出塞,为白狼水,又东南流至房县,注于辽。《魏地盘记》曰:白狼水下入辽也。
晋永嘉三年,涸。小辽水又迳辽队县,入大辽水。司马宣王之平辽东也,斩公孙渊于斯水之上者也。
王忽见一物,从林中出,如貍,超上王车轭上。狮子将至,此兽便跳上狮子头上,狮子即伏不敢起,因而遂杀之,得狮子而还。未至洛阳四十里,洛中鸡狗皆无鸣吠者也。其水又东北入广城县,东注白狼水。白狼水北迳白狼县故城东,王莽改名伏狄。白狼水又东,方城川水注之。水发源西南山下,东流,北屈迳一故城西,世谓之雀目城。东屈迳方城北,东入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迳昌黎县故城西。
浿水出乐浪镂方县,东南过临浿县,东入于海。许慎云:浿水出镂方,东入海,一曰,出浿水县。《十三州志》曰:浿水县在乐浪东北,镂方县在郡东,盖出其县南迳镂方也。昔燕人卫满,自浿水西至朝鲜。朝鲜,故箕子国也。箕子教民以义,田织信厚,约以八法,而不知禁,遂成礼俗。战国时,满乃王之,都王险城,处所数千里。至其孙右渠,汉武帝元封二年,遣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讨右渠,破渠于浿水,遂灭之。若浿水东流,无渡浿之理。其地今高句丽之国治。余访番使,言城在浿水之阳,其水西流,迳故乐浪朝鲜县,即乐浪郡治,汉武帝置。而西北流,故《地理志》曰:浿水西至增地县入海。又汉兴,以朝鲜为远,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考之今古,于事差谬,盖《经》误证也。
又玄菟高句丽县有辽山,小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县,入于大辽水也。
县故高句丽胡之国也。汉武帝元封三年平右渠,置玄菟郡于此。王莽之下句丽。水出辽山,西南流迳辽阳县,与大梁水会。水出北塞外,西南流迳辽阳县,注辽水,故《地理志》曰:大梁水西南至辽阳入辽,《郡国志》曰:县故属辽东,后入玄菟。其水西南流,故谓之为东梁水也。小辽水又西南,迳襄平县,为淡渊。
浿水
《十三州志》曰:大辽水自塞外,西南至安市,入于海。
乱流南会新河,南注于海。《地理志》曰:封大水于海阳县南入海。新河又东出海阳县,与缓虚水会。水出新安平县东北,世谓之大笼川,东南流迳令支城西,西南流与新河合,南流注于海。《地理志》曰:缓虚水与封大水皆南入海。新河又东与素河会,谓之白水口。水出令支县之蓝山,南合新河;又东南入海。新河又东至九濄口,枝分南注海。新河又东迳海阳县故城南,汉高祖六年,封摇毋馀为侯国,《魏地盘记》曰:令支城南六十里有海阳城者也。新河又东,与净水会,水出海阳县,东南流迳海阳城东,又南合新河,又南流一十许里,西入九濄,注海。新河东绝净水,又东,木究水出焉,南入海。新河又东,左迤为北阳孤淀,淀水右绝新河,南注海。新河又东会于濡。濡水又东南至累县碣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