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经注 > 第44章 渭水上(2)

我的书架

水出刑马山之伯阳谷。北流,白水出东南白水溪,西北注伯阳水。伯阳水又西北历谷,引控群流,北注渭水。又东历大利,又东南流,苗谷水注之。水出南刑马山,北历平作,西北迳苗谷,屈而东迳伯阳城南,谓之伯阳川。著李耳西入。往迳所由,故山原畎谷,常常播其名焉。渭水东南流,众川泻浪,雁次鸣注。左则伯阳东溪水注之,次东得望松水,次东得毛六溪水,次东得皮周谷水,次东得黄杜东溪水,并出北山,南入渭水。其右则胡谷水,次东得邱谷水,次东得邱谷东溪水,次东有钳严谷水,并出南山,东北注渭。渭水又东南,出石门,度小陇山,迳南由县南,东与楚水合,世所谓长蛇水也。水出汧县之数历山,南流迳长蛇戍东,魏战役三年筑,徙诸流民以遏陇寇。楚水又南流注于渭,阚骃以是水为汧水,言又东,汧、扞二水入焉。馀按诸地志,汧水出汧县西北,阚骃《十三州志》与此同,复以汧水为鱼龙水,盖以其津流迳通,而更摄其通称矣。

渭水又东南,右合南山五溪水,夹涧流注之也。

至周景王十年,孔子年十七,遂适周见老聃。然幽王失道、平王东迁,关以捍移,人以职徙,尹喜候气,非此明矣。往迳所由,兹焉或可。

渭水又东迳西武功北,俗觉得散关城,非也。褚先生乃曰:武功,扶风西界小邑也。谷口蜀栈道近山,无他豪,易高者是也。

水有二源,一水出县西山,世谓之小陇山,岩障高险,不通轨辙。故张衡《四愁诗》曰: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坂长。其水东北流,历涧,注以成渊,潭涨不测。出五色鱼,俗觉得灵,而莫敢采捕,因谓是水为龙鱼水,自下亦通谓之龙鱼川。川水东迳汧县故城北,《史记》,秦文公东猎汧田,因遂都其地,是也。又东历泽,乱流为一。右得白龙泉,泉径五尺,源穴奋通。沦漪四泄,东北流,注于汧。汧水又东,会一水,水发南山西侧。俗以此山为吴山,三峰霞举,叠秀云天,崩峦倾返,山顶相捍,望之恒有落势。《地理志》曰:吴山在县西,古文觉得汧山也。《国语》所谓西虞矣。山下石穴,广四尺,高七尺,水溢石空,悬波侧注,崩奔震惊,发源成川,北流注于汧。自水会高低,咸谓之龙鱼川。汧水又东南,迳隃麋县故城南。王莽之扶亭也。昔郭歙耻王莽之徵,而避难于斯。建武四年,光武封耿况为侯国矣。汧水东南历慈山,东南迳郁夷县北,平阳故城南。《史记》秦宁公二年,徙平阳。徐广曰:故郿之平阳亭也。城北有《汉邠州刺史赵融碑》,灵帝建宁元年立。汧水又东流,注于渭水。

渭水东入散关。《抱朴子?神仙传》一曰:老子西出关,关令尹喜候气,知真人将有西游者,遇老子,疆令之著书,耳不得已,为著《道》、《德》二《经》,谓之《老子书》也。有老子庙。干宝《搜神记》云:老子将西入关,关令尹喜,好道之士,睹真人当西,乃要之途也。皇甫士安《高士传》云:老子为周柱下史,及周衰,乃以官隐,为周守藏室史,积八十馀年好知名接,而世莫知其真人也。

又东过陈仓县西。

故道县有怒特祠。《列异传》曰:武都故道县有怒特祠,云神本南山大梓也。昔秦文公二十七年伐之,树疮随合。秦文公乃遣四十人,持斧斫之,犹不竭。疲士一人伤足,不能去,卧树下,闻鬼相与言曰:劳攻战乎?其一曰:足为劳矣。又曰:秦公必持不休。答曰:其如我何!又曰:赤灰跋于子,何如?乃默无言。卧者以告。令士皆赤衣,随所斫以灰跋树断,化为牛,入水,故秦为立祠。其水又东北历大散关而入渭水也。

推荐阅读: 退役当天:我到美女总裁家退婚     一夜锁情,总裁先生请温柔     推衍娘子:状元相公不信邪     重生之宠妾要上天     让你当村长镀金,狗都住上别墅?     重生之修仙无敌     魔帝,给小爷站住!     引虫人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月下灯语     重生谱写人生     少年想要做首辅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