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水又南与葛陂水会。水发三柱山,西南流迳辟城南,世谓之辟阳城。《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曰:汉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共王子节侯刘壮为侯国也。其水于邑,积觉得陂,谓之辟阳湖,西南流注于沭水也。
又北过临朐县东。
耿弇破张步于临淄,追至巨<;目末>;,水上,僵尸相属,便是水也。巨洋水又东北迳晋龙骧将军、幽州刺史辟闾浑墓东,而东北流。墓侧有一坟,甚高大,时人咸谓之为马陵,而不知谁之丘垄也?巨洋水又东北迳益县故城东。王莽更之曰扫荡也。
沭水又南迳东海厚丘县,王莽更之曰祝其亭也。分为二渎:一渎西南出,今无水,世谓之枯沭。一渎南迳建陵县故城东。汉景帝六年封卫绾为侯国,王莽更之曰付亭也。
旧渎自厚丘西南出,左会新渠,南入淮阳宿预县,注泗水。《地理志》所谓至下邳注泗者也。《经》言于阳都入沂,非矣。沭水左渎高傲堰水断,故渎东南出,桑堰水注之。水出襄贲县泉流东注沭渎,又南,右合横沟水,水发渎右,东入沭之故渎。又南暨于遏。其水西南流,迳司吾山东。又迳司吾县故城西。《春秋左传》吴执钟吾子觉得司吾县,王莽更之曰息吾也。又西南至宿预注泗水也。沭水故渎,自下堰,东南迳司吾城东,又东南历柤口城中。柤水出于楚之柤地。
沭水自阳都县又南,会武阴沟水。水东出仓山,山上有故城,世谓之监官城,非也。即古无益城矣。汉武帝元朔四年,封城阳共王子刘钉为侯国也。其城因山为基,水导山下西北流,谓之武阴沟。又西至即丘县注于沭。沭水又南迳东海郡即丘县,故《春秋》之祝丘也。桓公五年,《经》书:齐侯、郑伯如纪,城祝丘。
又东北过寿光县西。
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
淄水出县西南山下,世谓之原泉。《地理志》曰:原山,淄水所出。故《经》有原山之论矣。《淮南子》曰:水出自饴山。盖山别号也。东北流迳莱芜谷,屈而西北流,迳其县故城南。《从征记》曰:城在莱芜谷,当路阻绝,两山间道,由南北门。汉末,有范史云为莱芜令,言莱芜在齐,非鲁所得引。旧说云: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凉,故曰莱芜。《禹贡》所谓莱夷也。夹谷之会,齐侯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宣尼称夷稳定华是也。余按泰无,莱柞,并山名也,郡县取目焉,汉高祖置。《左传》曰:与之无山及莱柞,是也。应劭《十三州记》曰:太山莱芜县,鲁之莱柞邑。淄水又西北转迳城西,又东北流与一水合,水出县东南,俗谓之家桑谷水。《从征记》名曰圣水。《列仙传》曰:鹿皮公者,淄川人也,少为府小吏,才巧,举手成器,岑山上有神泉,人不能到。小吏白府君,请木工斤斧三十人,作转轮,造县阁,意义横生。数旬日,梯道成,上其巅,作祠屋,留止其旁。其二间以自固,食芝草,饮神泉,七十馀年。淄水来山下,呼宗族得六十馀人,命上山,半,水出,尽漂一郡,没者万计。小吏辞遣家室,令下山,著鹿皮衣,升阁而去。后百馀年,下卖药齐市也。其水西北流注淄水。淄水又北出山,谓之莱芜口,东北流者也。
又东南过莒县东。
又东北入于海。
巨洋水
《春秋·襄公十年?经》书,公与晋及诸侯会吴于柤。京相璠曰:宋地。今彭城逼阳县西北有柤水沟,去逼阳八十里,东南流迳逼阳县故城东北,《地理志》曰:故逼阳国也。《春秋左传·襄公十年》,夏四月戊午,会于柤。晋荀偃、士匄请伐逼阳而封宋向戍焉。荀罃曰: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固请,丙寅,围之,弗克。孟氏之臣秦堇父,辇重如役。逼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鄹人纥抉之以出门者。狄虎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觉得橹,左执之,右拔戟,以成一队。孟献子曰:《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仆人县布,堇父登之,及堞而绝之,坠,则又县之。苏而复上者三。仆人辞焉,乃退,带其断以徇于军三日。诸侯之师,久于逼阳,请归。智伯怒曰:七日不克,尔乎取之,以赔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