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经注 > 第86章 青衣水 桓水若水 沫水 延江水 存水 温水(1)

我的书架

迳兴古郡之毋棳县东。王莽改名有棳也──与南桥水合。水出县之桥山东流,梁水注之。梁水上承河水于俞元县而东南迳兴古之胜休县,王莽改名胜僰县。梁水又东迳毋棳县,左注桥水。桥水又东,注于温。温水又东南,迳律高县南,刘禅建兴三年,分牂柯置兴古郡,治宛温县。《晋书隧道记》治此。温水又东南,迳梁水郡南,温水上合梁水,故自下通得梁水之称,是以刘禅分兴古之盘南,置郡于梁水县也。温水又东南,迳镡封县北,又迳来唯县东,而仆水右出焉。

灵道县一名灵关道,汉制:蛮夷曰道。县有宝穴,又无益慈渚。晋太初九年,黄龙二见于利慈。县令董玄之率吏民观之,以白刺史王濬,濬表上之晋朝,改护龙县也。沫水出岷山西,东流过汉嘉郡,南流冲一高山,山上合下开,水迳其间,山即蒙山也。

又东北至僰道县入于江。

至犍为南安县,入于江。

沫水出广柔徼外,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今夷人共营之,处所百里,不敢居牧。有罪逃野,捕之者不逼,能藏三年,不为人得,则共原之,言大禹之神所祐之也。

若水至僰道县,又谓之马湖江,绳水、沪水、孙水、淹水、大渡水随决入而纳通称,是以诸书录记群水,或言入若,又言注绳,亦或言至僰道入江,恰是异水沿注,通为一津,更无别川能够当之。水有孝子石,昔县人有隗叔通者,性至孝,为母汲江膂水,天为出平石,至江膂中,今犹谓之孝子石,可谓至诚发中而休应自天矣。

又南过越巂邛都县西,直南至会无县,淹水东南流注之。

溯褎暨于衙岭之南溪水,支灌于斜川届于武功,而北达于渭水。此乃水陆之相干,川流之所经,复不乖《禹贡》入渭之宗,实符《尚书》乱河之义也。

县故青衣羌国也。《竹书编年》梁惠成王十年,瑕阳人自秦道岷山、青衣水来归。汉武帝天汉四年,罢沈黎郡,分两部都尉,一治青衣,主汉民。公孙述之有蜀也,青衣不平,世祖嘉之,建武十九年觉得郡。安帝延光元年,置蜀郡属都城尉,青衣王子心慕汉制,上求内附。顺帝阳嘉二年,改曰汉嘉。嘉得此良臣也。

秦桂林郡也。汉武帝元鼎六年,改名郁林郡。王莽觉得郁平郡矣。应劭《地理民风记》曰:《周礼》郁人掌裸器,凡祭醊来宾之裸事,和郁鬯以实樽彝。

延江水出犍为南广县,东至牂柯鄨县,又东屈北流,鄨县故犍为郡治也,县有犍山,晋建兴元年,置平夷郡。县有鄨水,出鄨邑西不狼山,东与温水合。温水一曰煖水,出犍为符县,而南入黚水。黚水亦出符县,南与温水会,──阚骃谓之阚水──俱南入鄨水。

桓水出蜀郡岷山,西南行羌中,入于南海。

《尚书·禹贡》,岷、蟠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底绩。郑玄曰:和上,夷所居之地也,和读曰桓。《地理志》曰:桓水出蜀郡蜀山西南行羌中者也。《尚书》又曰:西倾因桓是来。马融、王肃云:西治倾山,惟因桓水是来,言无他道也。余按《经》据《书》岷山、西倾,俱有桓水。桓水出西倾山,更无别流,所导者惟斯水耳。浮于潜、汉而达江、沔。故《晋隧道记》曰:梁州南至桓水,西抵黑水,东限扞关。今汉中、巴郡、汶山、蜀郡、汉嘉、江阳、朱提、涪陵、阴平、广汉、新都、梓潼、犍为、武都、上庸、魏兴、新城,皆古梁州之地。自桓水以南为夷,《书》所谓和夷底绩也。然所可当者,惟斯水与江耳。

《武陵先贤传》曰:潘京世长为郡主簿,太守赵伟甚器之,问京:贵郡何故名武陵?京答曰:鄙郡本名义陵,在辰阳县界,与夷相接,数为所破。光武时移治东山之上,遂尔易号。《传》曰:止戈为武。《诗》云:高平曰陵,因而名焉。

推荐阅读: 大国电力     嫡策     绝色美女的全能高手     引鲤尊     花都玄医     一夜缠宠,薄少追妻套路深     罪,夜     倾城医妃     绝色校花的贴身高手     至尊仙妻     亿万继承者,帝少的甜妻     庶女嫡妃1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