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北,沩水从西南来注之。
漓水又西迳平乐县界,左合平乐溪口,水出临贺郡之谢沭县南历山,西北流迳谢沭县西南,西南流至平乐县东南,左会谢沭众溪,派流拼集,西迳平乐县南。孙皓割苍梧之境,立觉得县,北隶始安。溪水又西南流,注于漓水,谓之平乐水。
泷水又南出峡,谓之泷口。西岸有任将军城,南海都尉任嚣所筑也。嚣死,尉佗自龙川始居之。东岸有任将军庙。泷水又南合泠水,泠水东出泠君山,山,群峰之孤秀也。晋太元十八年,崩十馀丈。因而悬涧瀑挂,倾流注壑,颓波所入,灌于泷水。泷水又左合林水,林水出县东北洹山。王歆之《始兴记》曰:林水源里有石室,室前盘石上,行罗十瓮,中悉是饼银。采伐遇之,不得取,取必迷闷。
湘水又北迳锡口戍东,又北右派,谓之锡水。西北流迳锡口戍北,又西北流,屈而东北,玉水注焉。水出西北玉池,东南流注于锡浦,谓之玉池口。锡水又东北,东湖水注之。水上承玉池之东湖也,南流注于锡,谓之三阳泾,水南有三戍,又东北注于湘。
溱水出桂阳临武县南,绕城西北屈东流。
濑水出县西北鲁山东迳其县西,与濡水合。水出永丰县西北濡山,东南迳其县西,又东南流入荔浦县注于濑溪,又注于漓水,漓水之上,有关。漓水又南,左合灵溪水口,水出临贺富川县北符灵冈,南流迳其县东,又南注于漓水也。
溱水
漓水
又北过下隽县西,微水从东来流注之。
东至曲江县安聂邑东,屈西南流。
水源出其县东南纯山。西北流,又东迳其县南,又北迳其县故城下。县是吴主孙权立。纯水又右会汨水。汨水西迳罗县北,本罗子国也。故在襄阳宜城县西,楚文王移之于此。秦立长沙郡,因觉得县,水亦谓之罗水。汨水又西,迳玉笥山。
湘水又北迳黄陵亭西,右合黄陵水口,其水上承大湖,湖水西流,迳二妃庙南,世谓之黄陵庙也。言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潇者,水清深也。《湘中记》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浦矣,五色光鲜,白沙如霜雪,赤岸若朝霞,是纳潇湘之名矣,故民为立祠于水侧焉。荆州牧刘表刊石立碑,树之于庙,以旌不朽之传矣。黄水又西流入于湘,谓之黄陵口。昔王子山有异才,年二十而得恶梦,作《梦赋》。二十一,灭顶于湘浦,即斯川矣。
山在湘水右岸。山有巴陵故城,本吴之巴丘邸阁城也。晋太康元年,立巴陵县于此,后置建昌郡。宋元嘉十六年,立巴陵郡,城跨冈岭,滨阻三江。巴陵西对长洲,其洲南<广棼>湘浦,北届大江,故曰三江也。三水所会,亦或谓之三江口矣。夹山列关,谓之射猎,又北对养口,咸湘浦也。水色青异,东北入于大江,有清浊之别,谓之江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