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江大娘来讲,越是这些东西好,越不能自个囫囵吃了,必须送给亲戚尝,然后让他们在村里鼓吹。
鄙谚说的好,“远是亲,近是瘟。”亲戚近了不免不那么亲香,就算有“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也抵不了相互间磕磕碰碰的。以是,往年张福田也要到郭家走新年,却不像本年江明辉给郭家人的期盼大。
入夜后,内里下起了鹅毛大雪,纷繁扬扬赶趟似的。正屋廊檐下挂了两个大红灯笼,东西配房门口也挂了。灯笼骨架是郭创业本身做的,买了红纸糊在内里。清哑还在每个灯笼上写了“安然”“繁华”等字样,固然简朴浅显,但对于农家来讲,没有比这更实在的了。统统伏贴,十里八乡爆仗声就噼里啪啦响个不断,除旧迎新的过程轰轰烈烈,绝非清哑宿世可比。
并非她见色忘亲,而是娘让她做的。
蔡大娘传闻这事,不由替半子家辩白。
九姑婆神情僵了下,嘲笑道:“郭家这也太热乎了。先前跟张家攀亲的时候,可没说陪嫁二十亩。另有衣裳,那好的衣裳郭家儿子都没有呢,就舍得给明辉做。这不是倒贴是甚么?”
正虔诚地膜拜,就听内里有说话声,不似家人那样镇静,带着些哀婉的哀告。她拜完了,便起家出去看究竟。
给蔡家的年礼是一样的,只没有锦衣,而是蔡氏帮老娘做的一件棉布对襟褂子,鲤鱼也小些,豆腐包子等少一半。
她保护清哑名声,就是保护江家名声。
清哑推他胳膊,表示他去试穿。
江老爹也在旁觑着眼看,叹道:“这锦是清哑织的?”
在如许氛围下,清哑固然有些思念宿世的爸妈,碍于实际,却也只能认命,帮着娘和嫂子筹措年货。对于吃喝,她的见地天然不是郭家婆媳能比的,是以郭家本年比往年多做了很多新奇希奇的吃食和菜肴。
然就算每样只尝一口,三个小的也吃了个肚儿圆。
大年下的,对于这景象吴氏很包涵,没有呵叱孙子。清哑每做出一样新奇吃的东西,她都会叮咛一声“把如许捡些收起来,来岁半子头一回走年,不能把剩碗碟摆出来接待。”
蔡氏、阮氏见了欢乐,不住叮咛“别乱吃,把稳年饱。”
待问明白如何回过后,更加感慨。
清哑每做出一样来,都要弄些给他们尝尝新。
江老爹道:“清哑手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