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朔明 > 第九十八章 风自东南来

我的书架

绥德商帮的权势集合在神木东路和榆林道,在榆林镇这边是数得上号的大商帮,但是比起大同府的晋商却又差了很多。

不过转念一想后,高进自嘲地笑了起来,这些事情离他太远,多想无益,还是想想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才是。

听到范秀安的感慨,高进倒是想到了侯三先前的禀报,这古北寨四周本来是有流民聚落的,这些年河套蒙古虽没有大的战事,但也是隔三差五要打几仗,越是靠近关墙的处所兵役赋税越重,再加上军将们的搜刮,边地百姓流亡关外的也不在少数。

侯三在古北寨多年,对陕北的商帮天然体味,比起大同的晋商,这绥德商帮固然财力权势都差了些,但还是榆林镇里首屈一指的大商帮,毕竟绥德这个处所本就是陕北重镇,南来北往的货色会在此地堆积,向来盛产商贾。

高进和范秀安一起下了城头,两人本日这番闲谈或者说是摸索,两边都极其对劲。

高进和范秀安很默契地没有再说话,反倒是聊起了别的,环顾着土墙外的郊野,范秀安朝高进道,“我曾听长辈说,这古北寨本来是俺答汗命人所筑,彼时土默特部招降纳叛,有白莲教的贼首裹挟百姓投奔,在这些处所耕作良田,乃至一度号称塞上江南。”

但边地苦寒,火食希少,数量庞大的边军每年耗粮以万千石计,需布数十万匹,自本地调运费时吃力,民多牢骚,朝廷也不堪重负。以是洪武年间,朝廷便行了“食盐开中”的新政,答应官方贩子向边关运送粮食调换食盐经销的答应证“盐引”,约莫30斤粮食可换一份“盐引”,并且是食盐品相最好、最能赢利的淮盐引。

“那就承高老弟吉言了。”

对于范秀安口中的“塞上江南”,高进固然有些兴趣,不过没有细心扣问,毕竟对于朝廷来讲,当年白莲教裹挟数万百姓投鞑是件掉面子的事情,但是本相谁又说得清楚,谁晓得那些百姓是被勾引裹挟,还是因为活不下去才去投鞑。

“高爷,早十多年的时候,我们这边的边商(山陕贩子)在扬州财雄势大,就是那些内商(徽商为主)都要从他们手中采办盐引。”

高进自言自语起来,他倒是没想到绥德商帮背后牵涉的好处胶葛如此庞大,而那范秀安是绥德商帮的七大掌柜,听驰名头唬人,但实际上绥德商帮里真正意义上的大人物实在是在扬州。

大明朝建国的时候,太祖天子为了防备北虏,兴建九边重镇,此中固原、宁夏、延绥、甘肃四镇便在陕西境内,这道防地东起延绥皇甫川(陕西榆林以北)、西至嘉峪关、西南至洮岷(今甘肃南部)连绵数千里。

古北寨里的粮食,有很多便是从这些聚落的逃户上交的“税粮”,关爷立了端方,四海货栈的马队畴昔也会巡查古北寨四周,即是便是护了这些聚落村寨的安然。

高进看向身边侯三,自从父亲身后,他不再见等闲信赖赖何人,范秀安的摸索让他生出了些许危急感,古北寨只要好好运营,或许此后的好处足以大到让绥德商帮觊觎算计。

以是作为盐商的陕西贩子,不管是财力还是权势都曾超出于山西贩子之上,特别故乡是三原县、泾阳县、绥德州等地的秦商。

范秀安目光熠熠地盯着高进,“古北寨的位置极好,现在高老弟接办四海货栈,这名声也打了出去,来年那些客商再来古北寨做买卖,土默特的鞑子如果又要内斗,岂不是我们趁机压价收货的好机会。”

俺答汗身后,这些汉民和鞑子混居通婚,后代反倒是蒙古化,很多匠户都断了家传的技术,这河套蒙古便又重新暗弱下来,对铁器另有各种手产业产品的需求量极大。

推荐阅读: 万族图鉴:你管这叫F级天赋?     有个总裁非要娶我     诸天之深渊降临     特种兵之特别有种     一吻定情,学霸太腹黑     我的老公是冥王     郡主又在作死     哈利波特的守护     娱乐圈之三线女王     卧底的身份被曝光后!全宗门对我感恩戴德!?     诛仙之魔仙问心1     山村小神医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