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先去了肖捕快家,大郎出来把菜倒好,不等肖家婆婆给他塞吃的就一溜烟地跑了出来,等找到母亲和弟弟mm,大郎气都喘不平。
宋大郎朝三郎瞋目瞪去,“你少招惹点mm。”
宋小五这没脾气的也被扯出了三分火气来,顿足摸着她的两个小啾啾发飙,“不能再扯了,我要活力了。”
在背篓里虎着脸,一脸不欢畅的宋小五伸手摸了下他的耳朵。
“肖婆婆要给我拿糖吃,我没接,怕她塞给我我就跑出来了,肖婶子今个儿不在家,说是出门有事去了,婆婆叫你如果赶完街,就去她家坐坐。”宋大郎牵过mm的手,带头走在母切身边跟母亲说道。
还好大郎哥和二郎哥大了,比之前多了多少慎重,如果一家四个一起这般闹腾,这辈子休想她再多活一天。
之前家用的银子用来是够的,但跟着儿郎们长大,读书吃穿的破钞很多,用钱的处所多了,这日子就紧了,宋张氏不想在这时候朝丈夫多要钱,也不舍短后代们的吃穿,便从自个儿身上省,她的嫁奁也被她一点一滴的拿出来补助家用。
宋小五想了想,点了头。
宋张氏好笑,替他拿下背篓,让三郎替哥哥背着,给他顺了顺背。
宋小五拿的小红封未几,又是族中几本性子好的长辈和嫂子给她的,宋张氏就由着小娘子拿了,她也不拿小娘子的钱,由小娘子自个儿收着。
“诶,”宋张氏回声,又跟三郎四郎他们道:“见到长辈要先打号召,可听到了?”
“好。”宋张氏牵着四郎,点了下头,“你叫人了?”
宋小五这走个路都不安生,摸着头转头瞪了宋三郎一眼,转头就朝宋大郎道了一句:“三郎戳我头。”
宋家交好的这两户人家一户是宋韧在衙门交好的同僚,一户是已博得了秀才功名的墨客家,但两家家道都不余裕。是宋韧同僚的捕快家长幼一家八口人,就靠他一份俸禄赡养;墨客家一家只要五口,但他没钱办理,至今都没谋得一份官职,现在在县城的一家私塾坐馆当教书夫子,他就是再往上去都城赶考,如果没有儒士替他写保举信,那也是不能够的。两家都住县城,手里也没地步,住的家中狭小也腾不出地来种菜,吃一把菜也是要去买的,宋家一家住在马儿沟自个儿也不种菜,但村里菜便宜,这个时节一文钱能买半篓,一家送畴昔一篓,也能吃个三四天。
“晓得。”三郎背着背篓走在前面,他正哈腰点小娘子的包包头,听到昂首道了一句。
“晓得了,等会娘付钱。”宋张氏岂会花小娘子的那几个小铜钱。
“别烦了。”背着一篓菜的二郎见她气得小脸都红了,心疼得很,哈腰把她抱起来放到三郎的背篓里,他把自个儿的背篓放下,拿过三郎的篓子把宋小五背到了背上,转头跟mm道:“你坐篓子里,二哥高,他们够不到你。”
她手里就那几个子,留着也好,转头再称几斤米糕就是。
小娘子拿着钱就会托母亲给他们买点糖,宋家几兄弟只要得一两个铜钱就会放到小娘子手里,让她替他们攒着花。
苏记的杂粮饼足有二两重,大郎他们就是吃了一大碗米粉,这饼说来他们还吃的下,但他们舍不得一次吃完,大郎就去拿了几纸油纸过来,吃半块,包半块归去早晨吃。
她不是凭白要人银钱的人,要了,就记人的好。
但他们一年到头也就得几文钱,就压岁钱多一点,现在都四月了,几兄妹的那点小钱早早就花完了,不过回了一趟州城,宋小五从祖母那得了两块碎银子一共二两银,还从几个爱好她的长辈族亲那边得了几个小红封,一个小红封也就二三个铜钱,但加起来也有二十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