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爽带领着残存的近五万人马,伴同李渊、李彻所部一道撤回关内,回想起此番本身率军北伐的前后颠末,不但一城一地未得,反而折损了将近三万人马,杨爽既羞且愧,回到并州城内,只仓促和杨广等人打了个照面,便将军权拜托给杨广,本身则回到住处,一病不起。
李渊见李彻等人要走,本身也随之站了起家,向杨广躬身回了一礼,要随世人一同告别,被杨广一扯住了袍袖,单将他一人留了下来。
待酒过三巡,饺子也端了上来,李渊左顾右盼,见四下无人,才靠近杨广,低低的声音向他问道:“王爷,这安如溪如何又回到了你的身边了呢?”
“表兄如果不肯承诺下此事,我,我便不放表兄分开并州。”杨广腿伤初愈,难以久立,遂拉着李渊重新坐下,负气似地冲他威胁道。
杨广这些日子满脑门的心机全都放在了如何能策应杨爽雄师安然从关外返来这一件事上,底子未曾留意到李渊已发明安如溪守在本身身边,此时听李渊问起安如溪因何回到本身的身边,才蓦地惊觉,忙含糊其辞地对付他道:“原是我离京前,她受命还了俗,这才又回到我身边来的。表兄,请再饮一杯。”
令杨广厥后越想越感到不安的是,李渊也仅仅向他问了这么一句,便就此打住,不再持续诘问下去了。
前来赴宴的李彻、赵才等人因与杨广、李渊二人坐得相隔较远,又多喝了几杯,对他二人说的话并没听得很清楚,目睹得杨广起家向李渊施礼,误觉得杨广有送客之意,忙纷繁起家向杨告白辞。
糟了,我方才应当宣称安如溪是奉旨出家,而不是受命出家。李渊是母后身边最靠近的人,难保他回长安后不会乱来舌头,泄漏了安如溪就在并州本身身边的奥妙。杨广话一说出口,就不由悔怨起来。
杨广本筹算将这两封家书拜托给李渊带往长安,面交到杨坚、独孤伽罗手中,可次日天明转念一想,仍觉对李渊的为人信不过,便于送李渊率军返回东都的当天,改派了新任标兵营统领的赵才带着两封家书,骑快马返回了长安。
李渊举着酒樽,微微一笑,淡淡地对杨广说道:“现在朝廷和突厥已然交兵,像安如溪如许的女子,我劝王爷还是趁早远远地打发了她,免得今后娘娘晓得了此事,恐对王爷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