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榆木桌子前二人分摆布坐下,早早的就有人将茶水端了过来。岳斯良先拿起了珐琅杯小嘬了一口后笑着说到。
“杜旅长一起辛苦,鄙人424团岳斯良。”
岳斯良的话说出口以后,杜兴邦却笑了起来。
只是这第一面,就给了岳斯良一个极深的印象。
正坐在椅子上入迷的岳斯良听到汇报以后,没有踌躇便直接起了身。固然对方并不是一个正规的满编旅,但批示官也是实打实的少将旅长,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
杜兴邦这话一出口,岳斯良的内心就有些不舒畅了。虽说没甚么交集,但当初128团好歹是在本身面前畴昔的,他天然是体味过对方的,这个杜兴邦是个敢兵戈的人,只不过这说话未免有些太傲了。
“不比贵处,我们八路军前提粗陋,还请杜旅长包涵。”
“你们424团的战术的确让我耳目一新。实话说,你们在南嶂这一战中力不日寇,大快民气,但你们424团恐怕也仅限于此了,就凭你们八路军的后勤才气,经不起几场陈范围的战役。我们混成三旅六千多人,各种轻重兵器齐备,后勤完美。
见岳斯良一时语结,杜兴邦得理不让人。
固然有着之前冲锋枪被偷换的这么一个不算镇静的小插曲,但总的来讲,岳斯良对这个混成三旅的到来还是抱着主动的态度的。也正因如此,在二营很好的完成了策应任务以后,他便安排了一场和对方批示官的见面。
大半的房屋被毁了,短时候想要再重修起来几近是不成能的了。但搭建一些窝棚甚么的还不是难事,有着424团的帮手,好歹是让百姓们都有安设,起码把这个冬给畴昔,镇子的重修则要比及开春转暖了。
平心而论,岳斯良很等候此次会晤能有个好成果。能够感受出来,阎老西对这个旅不普通。杜兴邦的这支步队,实在就算是给一个加强团的番号也没有题目,但阎老西还是给了一个旅级的建制。很较着这杜兴邦是一名“太子”,如果和这位“太子”把干系搞好的话,无疑是无益于两军合作的。
半新不旧,这个描述还是很得当的。424团和混成三旅没有直接的过往,可也说得上是有那么一丝香火情。当初344旅过黄河进入灵丘境内的时候,让开门路的就是晋绥军128团,也恰是混成三旅的前身给让开的门路。并且厥后让424团立万的灵丘县,在之前也曾是128团的驻防地。
“杜旅长,既然说到了三国,那我也说几句。俗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饶是诸葛武侯当初草船借箭的时候还需求一介裨将相帮,更何况今夕分歧昔日,日寇放肆,我等稍有不慎便是亡国灭种之祸,杜旅长还请三思。”
“岳团长,非是我信不过你们八路军。我是一个甲士,出了疆场上的事别的我懒得理睬。明人不说暗话,我对你们八路军所表示出的战役力是很敬佩的。当初太原会战以后兵败柳林,我曾用心研讨过你岳团长的军队在疆场上的表示……”
杜兴邦这话说的岳斯良底子就没法接,对方的话提及实在很客观。他明晓得对方的话说的不对,却一时候想不出该如何做出有力的辩驳。
对方嘴上说的标致,甚么“不是为了抢地盘”,可话里话外清楚就是瞧不起八路军,压根就不想一起合作。
“岳团长,看你是读过书的。须晓得想当初后汉三国,十八路诸侯结合讨董,最后也只是被挡在了函谷关以外,落得个不堪之胜。依我看打鬼子还我们各显其能,省的到最后相互推委迟疑不前。”
杜兴邦说着话,嘴角上不由出现了骄贵的笑。当初424团在灵丘大胜一场以后确切给他形成了不小的打击,可在颠末一系列的研讨以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八路军只能打巧仗,和鬼子底子就大不了硬仗。固然在个人军作战的时候因为批示不力,他们晋绥军输的很惨。但现在把握着一个混成旅的他有着极强的信心能够旗开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