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船——明末海内外的那些事 > 第237章 海上丝路 3、再续前缘
“让我们这些不肖子孙,到了阴曹地府,如何面对老祖宗襄武东瓯王……”何氏夫人说着,失声痛哭了起来。
朱辉也替这位大舅哥操心,上前深施一礼,讲道:“沈大官人,我们都一样,除了经商别无前程,我这哥哥早已洗心革面,此后将跟随月空长老,前去新大陆开疆拓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吴襄本来没有任何筹算,原筹办把老山参卖给吴学政,拿到银子以后,娶了沈月瑛,将来就赖在了沈府,方才听他这么一问,便顺口答道:“将跟随月空长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因而,沈琦也替他鸣不平:“汤氏一门忠烈,信国公老王爷年近七旬,仍替太祖爷出征,于江浙本地构筑城池六十余座,抗击倭寇,沈某也到过濠州汤家祠堂,亲目睹过太祖爷亲笔题词:千年不朽勋臣府,万古长青信国祠。而大官人被倭寇掠走了多年,受尽了折磨,与倭寇有不共戴天之仇,没成想,现在竟然坐实了勾搭倭寇的罪名,真是彼苍无眼。”
现在吴襄再次流浪,投奔到了沈家,一见到沈琦,就把汤景推到了前面,本身扮作一副无辜的模样,喊了一声哥哥,红着脸便不再说话。
因而,汤景抱起那堆皋比、豹皮,塞进了沈琦的怀中,讲道:“请沈大官人谛听我言,现在,我们的处境你非常清楚,这位锦衣卫总旗朱辉,就像我亲儿子一样,而吴公子是他的大舅哥,是以,也算是我的侄儿,在这世上,他也就我这么一个长辈,故此寒舍老脸恳请沈大官人,别嫌寒酸,请收下这份聘礼,筹办安排丧事吧。”
吴襄涓滴也不害臊,笑道:“哎呀,我的大舅哥,可真是冤死我啦!这到底甚么人以讹传讹?非要赖在我吴某的头上。”说罢,他挑起眉毛,暴露一副愤恚难平的神态。
对汤景来讲,这真是求之不得,顿时开端套近乎:“我们两家算是有缘分,老祖宗信国公老王爷有五个儿子,宗子汤鼎为前军都督佥事,当年曾在云南戍边,我们这一脉,便是汤鼎的先人,也是从云南来到金陵。”
吴莲把西便门外的小院给了哥哥,因而,吴襄就想把沈月英娶进都城,选好了良辰谷旦,筹办下江南迎娶新人,恰遇沈老员外病故,又把丧事担搁了。
趁着朱辉、吴襄安慰着何氏夫人,沈琦持续讲道:“汤大官人,天无绝人之路,你们汤家的祖宗是建国功劳,我们沈家的祖宗,因给太祖爷构筑金陵城墙而开罪,吴中沈氏一门,全都放逐发配到了云南,直到我的曾祖辈,才蒙获恩准重返南京,当年也是一贫如洗,现在历经三世,虽小有家财,但子孙后代仍不能退隐为官,后代不能和有功名的人家联婚,实在与贱民无异,汤大官人如不嫌弃,将来我们一起经商如何?”
沈老员外咽气前,对儿子沈琦千丁宁、万叮嘱,要他不要忘了祖宗沈万三的经验,沈琦也有被东厂出售的经历,含泪承诺了老父亲,此后决不交友官府。
风骚俶傥的“江南才子”到了都城,公然如鱼得水,很快就结识了很多世家后辈,当然,吴公子见过大世面,很快把这伙纨绔后辈,哄得滴溜溜乱转,混得是风生水起……
吃完饭,汤景拿出了那几张皋比、豹皮,非要送给沈琦不成,发明他们落魄成了这个模样,但沈琦却坚辞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