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时月 > 第180章 李世民的震惊(1)

我的书架

“除此以外,门生这里另有黑板、粉笔二物一并呈上,门生觉得,此二物的紧急程度,一点儿也不比《三字经》、《弟子规》来得半点儿减色,乃至另有过之而无不及!”

读书识字,开蒙最难。

“圣上容禀。”褚遂良道:“此事之前一向都是官方自主传播,处所官员甚少存眷,微臣也是前几日才获得动静,已经派人前去求证。一旦证明,马上就会向圣上禀报。”

李世民面露不喜之色,蒙学典范问世,这是足以影响千秋万世的大事,没想到他这个一国之君,反而是最后一个晓得此事的人。

然后,国子监生告罪一声,又弯身在他的桌案底下取出一块黑板与半支乌黑的粉笔,大声向李世民禀道:

他已经有好长时候都没有过这类求贤盼贤的心态了,不是他不正视不巴望,实在是现在的朝堂以外,能够被称作为贤才的人实在太少,少得让他这个天子,心都有些凉了。

“别的,传令各个州郡,大肆刊印《三字经》,免费发放至他们治下的各个书院、私塾,要让天下间的先生能够人手一份!”

十几天都还不能识一个字,先生讲的是甚么也都是一知半解,一看就不是读书的质料,与其华侈时候与财帛,还不如直接去放牛来得实惠。

国子监生又从本身的书案前取出别的一份书册,双手递至李世民的跟前。

这个国子监生还算是有些见地。

“这是何人所作?”过了半晌,李世民将目光从书册上收回,重新打量起这本书册的具有者,一名国子监生,轻声问道:“但是出自你之手笔?”

稚童尚幼,懵懂无知,且又本性好动恶劣,想要让他们在短时候内开蒙明礼,读书见性,一向都是天下诸师最为头疼且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台州?倒是与黔州邻近。”李世民诧声道:“只是这《三字经》都已在官方传播近月,为何始终都没有人来向朕通报一声?”

国子监生一句话,就把《三字经》给捧成了蒙学圣典。

做为一国之君,李世民的感受最为直观,这天下间的读书人太少,可用之才更是稀缺,特别是比来几年,李世民乃至会有一种朝中除了那帮老臣,年青一辈当中已经无人可用的感受。

“既不是你所作,那你是从何得来,又可知这是出自于何人之手?”李世民持续了声扣问。

李民民对此不置可否,在他看来,这篇文章固然陌生,之前从未见过,但是它的简朴易学,它的典故应用,以及他在文中对于儒道的解释及教养,已经远远超出了已经持续了上千年的《千字文》。

若不是前几日看到有门生从台州送来的奏报,此中慎重提了一下《三字经》,并在手札里将《三字经》的全文附上,褚遂良也不会慎重其事地派人前去求证。

李世民轻点了点头,不再穷究,淡声道:“查到此文的出处以后,速速来向朕禀报,朕对这个《三字经》的作者很感兴趣。”

褚遂良欣然领命。

求贤若渴,李世民冲动了。

《三字经》的好处在后代,在十几年乃至二十几年以后,他李世民能够是没有机遇再看到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附近,习相远……”

之前,只要《千字文》《急就章》等寥寥数篇蒙学文籍可用,有些处所乃至直接以《诗经》来开蒙点化。

但是《三字经》的作者却在当下,在面前,如许的大才如果失之交臂,不能为他所用,绝对不是明君所为。

“圣上,我那同窗寄来的手札当中,除了《三字经》外,另有一篇《弟子规》,门生感觉,一样能够奉为蒙学典范,请圣上过目!”

“现在,不止是台州,台州邻近的几个州郡,也开端在尝试用《三字经》来代替《千字文》等一些传统蒙学,来为新退学的小童开蒙。”

推荐阅读: 天机大师     在乡村的悠闲生活     基建狂魔之开局一座核反应堆     老公V5:宝贝,吃定你!     绝世少年     逍遥小儒仙     重生之邪尊修仙     窥探     1869扬帆之旅     史上最剑NPC     江山武歌     泪雨成行花成殇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