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首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仆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相沿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汗青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书院。新中国建立今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利用过[4]。
和珅期间恭王府宝座
清朝天子,在每年春节都要亲笔御书大“福”字,赏赐给有功的王公大臣,以表示天子对臣下的恩宠。而王公大臣如能获得天子赐赏的“福”字,会喜出望外,受宠若惊,感到天子对本身的信赖,预示着官运亨通,飞黄腾达。[10]
十公主的话,虽不幸言中,但嘉庆天子终究还是念着兄妹之情,没有剥夺他这个小妹夫的爵位,公主佳耦也仍然住在本来的家里。这座宅第也就是以一分为二,西为庆王府;东为公主府,一向到道光三年(1823年)玄月,十公主归天,整座府邸才全数归到庆王名下,而当时,永璘已经死去三年多了……
和珅府邸
和绅
都丽堂皇(20张)
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病重期间,拜托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同道办三件事:新建一座北京图书馆;修琉璃厂文明街;对社会全面开放恭王府。
1999年2月,中心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同道到恭王府观察并唆使:“对文物要庇护为主,公道操纵。”
2003年3月,由“文明部恭王府办理处”改名为“文明部恭王府办理中间”。[11]
另据体味,台北故宫也收藏着一批原恭王府的紫檀家具,它们是在民国期间由“清皇室接管委员会”成员,从北京带至上海,后又从上海携往香港,终究展转至台湾的。“如果有一天,这批紫檀家具能够回到它们北京的故乡来展览,那该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一件事啊!”恭王府的人如许神驰着。
恭王府中“福”字碑藏在花圃的假山内,这座假山是用糯米浆砌筑成的,非常坚毅,山上置两口缸,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通过往缸中注水的体例来增加院中的湿度。假山下有一清幽的“洞天”,称秘云洞,洞的正中有一康熙天子为其祖母孝庄皇后祝寿写的“福”字碑,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碑高1米摆布,长80厘米摆布,贯穿整座假山。福字碑寄意福照全园,因为康熙保存人间的题字极少,以是福字碑倍显贵重。传闻当年嘉庆查抄和珅府时,想把这个福字移到皇宫,但是因为和珅设想奇妙,动福就动龙脉,这是天子最忌讳的,大怒之下,命令将假山封死,今后,康熙墨宝福字在统统的史乘中消逝了。直到建国初,周总理在一次访问外宾以后在花圃偶然中发明假山上面石头的形状像龙头,按说龙头下必有国宝,因而顿时打电话给郭老(郭沫若),翻开被封的洞门,发明了福字碑,颠末文物部分的考据,确认其为康熙当年写给孝庄太后的福字,而盖在福字中心刻着“康熙御笔之宝”的大印已成为现当代上所留的独一一个完整的康熙大印印章。[10]
福字文明
赐赉永璘
因为很多年以来,恭王府一向被传为是《红楼梦》里贾府与大观园的原型,传闻在早150多年前的清人条记中已有记录。红学家们为此争辩得很短长,此事终究引发了当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高度存眷。
2001年11月,恭王府自筹资金修复古修建“多福轩”,由文明部外联局与雅高公司共同签订告终合国教科文供应5万美金补葺“多福轩”的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