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工重生之农家生活小意思 > 314.第314章 分批 8
作者说:“此爆孛娄诗也,录之以观风。”可见不是戒庵白叟所作,是他记录当时风行的这首诗。诗的作者和时候不得知,总在戒庵白叟写漫笔之前业已风行于官方是无疑的。
南宋范成大有专门一首《冬舂行》的乐府诗,记叙农家忙于制作冬舂米的景象,诗前的序言中提到“余归石湖,来往田家,得岁暮十事,采其语,各赋一诗,以识土风,号村田乐府。其一冬舂行。腊日舂米,为一岁计,多聚杵臼,尽腊中毕事。藏之土瓦仓中,经年不坏,谓之冬舂米”。
土仓瓦龛分盖藏,不蠹不腐常新秀。客岁薄收饭不敷,本年顿顿炊白玉。春耕有种夏有粮,接到来岁秋刈熟。邻叟来观还叹嗟,贫人一饱不成赊。官租私债纷如麻,有米冬舂能几家?”[10]
“冬舂行”固然描述得很活泼,但对冬舂米加工后的储存较简朴。
咸丰戊午年(1858)的《南浔镇志》,光绪《乌程县志》等虽都提到冬舂米,亦皆语焉不详。
申明爆米花的开端原不作食用,系卜一岁休咎的民风。但如何按米花卜休咎则不详。这类民风自宋至元明不衰,明朝《戒庵白叟漫笔》中收录了一首“爆孛娄诗”:“东入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卜韶华。就锅抛下黄金粟,转手翻成白玉花。红粉美人占丧事,白头老叟问生涯。晓来妆饰请后代,数片梅花插鬓斜。”
这诗活泼地描述了腊月个人停止冬舂的热烈劳动气象,也包含对冬舂米品格的赞成和储藏的长处不蠹不腐。但同时也点出有力停止冬舂米的只是大户人家,贫民的官租私债都还不清,那不足力筹办冬舂米!
冬舂米在湖州地区非常遍及,乃至有一个早熟的早稻种类名叫“赶冬舂”,意指这个种类很早熟,正赶上开春以来冬舂米将近吃完的时候退场[8]。
则米黄白停匀,不霉不蠹,所谓冬舂米也。”这一段记叙表白冬舂米的储藏体例分歧,用屯储藏要处理米堆发热湿气的题目、在屯心直立“发头”,其事理同王祯《农书》所说的“谷盅”一样,多了一道“随湿随换”的手续。
唯道光年间(1821~1850)许旦复的《稼穑幼闻》有稍详细的记叙;“继乃扎稻草为圈,每圈高约二尺,层叠增高,名曰屯。
诗云:“腊中储备万事利,第一先舂年计米。群呼步碓满门庭,运杵成风雷动地。筛匀箕健无粞糠,百斛只费三百忙。‘齐头’圆净‘箭子’长[9],隔箩耀日雪生光。
(五)孛娄(即爆米花或冻米花)南宋范成大《吴郡志》中提到当时姑苏的民风中有一项名“孛娄”的民风,即后代吃爆米花的发源:“吴中自昔号富强,四郊无旷土,随高低悉为田。……上元影灯巧丽,它郡莫及……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岁之休咎。”[11]
旬今后,发头蒸热,湿气上冲,急用砻糠隔麻布脚袱以收之,随湿随换,务收尽其湿而后止。
先用菜叶麸皮裹以稻草,扎缚成团,高数尺,直立屯心,曰发头。然后将米入屯。
宋朝和蒸谷米同时记叙的是冬舂米。冬舂米产生的背景与蒸谷米近似,即潮湿的地区稻米不易储藏,颠末冬舂措置能够渐渐供应吃食,直至新谷退场。同时夏季劳力较充盈,开春今后即忙于农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