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吾道:“三殿下喜武厌文,又倡导分封之礼,若将来继得大位,非我等文臣之福。”
吴沉和鲍恂也点点头,鲍恂道:“也只能如此了。”三人固然最后又提出了一个弥补的体例,但团体上是以悲观为主的。
别的人听了茹瑺的话,也感觉很有事理,纷繁附和,郁新说道:“茹兄说得有理,看来现在下结论还为时髦早,统统,等今上百年以后再看吧。”
PS:利用了一把评书的老梗,放心,不会再有的。
好吧,这下子除了兵部以外的文官部分又都没表情事情了(实在兵部的人也没有表情,但是有允熥在呢,得好好干活)。并且这回是最严峻的。允熥的表示,不但是在比来的表示,还包含之前的表示,都显现出他对于儒家,对于文臣不那么正视;当然在嘴上允熥也说过以儒家学说治国,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但是绝大多数文官又不傻,他们会透过征象看本质,当然看出允熥对于文官不那么正视。
当然,也有很多人对于他们的这份悲观不觉得然。十九日这天多数部分的公事并不繁忙,即便三心二意的干活,大师的放工时候也都不晚。以是,右副都御史茹瑺和右佥都御史李庆以及户部郎中郁新,太常少卿廖升四位老友放工后凑在一起喝酒。期间不成制止的提到允熥为储君的事情。